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最近我常常在想「療癒」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記得我剛入行的時候,好像很少聽到這兩個字。
而現在多數人在講「療癒」的時候,都會直覺想到自己覺得很舒服、舒壓的一種愉快的感覺。但是,「療癒」其實是比「放鬆」再深入一層的感受哦!
當你在日常中看到一些圖片、歌曲、可愛的東西,腦部會開始分泌多巴胺,讓你產生一種放鬆、安全的感覺,那也是一種抗壓力,彷彿只要看到這個東西,即便沒有特別做什麼事,也可以讓我們抽離當下現實的那個生活情境,覺得好放鬆。
另一方面,還有ㄧ些人很喜歡看短影音,像前段時間很流行「擠粉刺短影音」,或是「一刀削到底的削水果皮影片」,很多人都跟我說看那個「好療癒喔!」、「感覺好厲害喔!」,不知不覺間你就會開始放空地一直去看那些很重複性的動作,看著、看著就覺得好舒服,好像你也跟著完成了一件事情。
其實,當你一直很喜歡看這樣的影音,還會特別去搜尋,並且覺得很療癒的時候,也許你可以回頭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最近工作安排得很緊密?或者是,生活中一直是在一樣的軌道,好像都沒有變化?
因為我們前面講的短影音,其實,是一種抗壓力的「心理補償」,就好像看擠痘痘、削水果的影片,雖然看似是一件有點無聊、很奇怪的事情,但好像你也跟著影片在生活中完成了一件事情,形成一種「爽感」。
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常常會說「這樣很療癒啊!」或者是「我要怎麼樣怎麼樣,這樣比較療癒」。其實,這可能就意味著,你的生活有點太緊繃了,或許正在不知不覺間尋求這類的心理補償,好像它可以對應到你內在的某個東西,讓你有種「被填滿」或者是「問題被解決」的感覺。
如何真正療癒自己的內在?
其實生活中那些只要是能夠讓你心情愉快的事情或東西,也確實對你有所幫助,因為那會讓你緊繃的神經,暫時得到放鬆。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如果不知不覺間把它變成是一種制式化的習慣,變成「每次我都要看___,我才會覺得放鬆」,這樣久而久之,你反而會變得對它無感,那它也就沒有辦法再讓你真正放鬆了。
而那些潛藏在內在的根本問題,其實也是需要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跟清楚,才會進入到所謂「真正的內在療癒」。
如何在日常中真正放鬆與休息?
現代人生活壓力都很大,我覺得每個人的口袋裡都要有自己的「自救法寶」。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好像從早上睡醒、眼睛一打開,就開始上緊發條,一直轉、一直轉,甚至連在睡覺的時候,你也沒有放過它。
而所謂「自救法寶」就是那些可以平衡你生活緊度的東西(狀態)。
但是假如你不希望自己的「自救法寶」一直是透過短影音、那些讓自己有爽感的影片來放鬆的話,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哦!
每個人興趣不同,你可以慢慢培養運動、畫畫、騎腳踏車、做瑜伽,或是刻意安排時間去看一些美麗的東西,甚至是認真為自己準備一桌豐盛的好菜,讓自己可以好好地放鬆、好好生活。
以上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重點是,除了做一些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外,這件事情最好還要是跟你工作無關的事情。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健身教練,建議就不要再選擇以做運動放鬆,因為做著、做著,你頭腦可能就會自己出現一些「這個動作我可以怎麼帶學員做,這個設施可以拉到哪一條肌肉」的想法,這樣你的腦袋還是沒辦法完全放鬆。
所以,你可以刻意地,做一些讓你的頭腦有「轉換軌道」的事情,盡量避開跟你工作相關的事情,這樣才能真正的放鬆。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是屬於靜態性質的人,你反而要自己「動」一下;如果你的工作是屬於動態性質的人,則要讓自己「靜」一下。
如果一個生態觀察者、森林照顧者,因為喜歡大自然才選擇做這份工作,所以當他想放鬆時,也會很喜歡待在大自然裡,可是休假時在森林裡散步著,看著、看著,他也很有可能就開始研究起植物、觀察昆蟲了對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盡量找一個跟工作完全不相關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般上班族,那麼你可以選擇不使用 3C 產品、不碰螢幕的休閒活動,最好的選擇是透過身體的「動」去平衡,身心才能真的休息,帶來的「療癒力」也會是最大的。
無形中,你的頭腦也會因此有很多新的想法、靈感進來喔!
「心靈療癒」與「日常療癒」有什麼不同?
那麼「我們日常口頭上說的『好療癒喔』」跟「心靈圈裡說的『心靈療癒』」又有何不同呢?
生活中,當我們到一間自己很喜歡的風格的餐廳吃飯,發自內心地覺得「哇,我現在好幸福喔!好療癒哦!」,有種感動與澎湃感。這是我們日常口頭禪裡形容的「療癒!」
而「心靈療癒」則是一種更內心深處的釋放,例如「我有一個傷痛、有一個跟家人之間的結,或是跟伴侶之間的結要去解開」,這種屬於比較深層的心靈面向。
那「日常療癒」跟「心靈療癒」是可以互相幫助的嗎?它們會怎麼互相幫助,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蛻變呢?
其實,我們日常的療癒就會去初步地平衡心裡的傷痛,但是前面也有提到,假如我們只是一直在找那個很療癒的影片、療癒的小東西,久而久之反而會變得無感,所以,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內在有一個「整理」、有一個「覺察」。
當你對於內在的問題想要有個更深的瞭解時,這個「心靈療癒」就不再只是看到某些事物很開心、很快樂,而是去瞭解那個情緒形成的脈絡,去更理解你自己。
在探索內在脈絡的過程裡,也許你就會有一些答案浮現在腦海中,這時候如果再加上身邊有一些專業的人,可以陪伴你,幫助你看到事情的更多面向,打開更多角度的觀念,讓很多既有的想法跟觀念重新歸位,你就會有一種「明白了!清楚了!」,而不只是一直在那個內在傷痛裡面去找到一時的安慰而已。
「心靈療癒」時的小提醒
當你開始想療癒自己的心靈,也找到一個老師可以幫忙整理你的內在脈絡的時候,許多人常常會遇到兩種狀況:
第一個是,我們的心態常常會是「我要去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其實更好的心態是「我想要來探究這樣狀況產生的背後原因」。
請試著用「了解背後故事的心情」,而不是用「解決問題的心情」去面對問題,往往會收穫更多喔!
第二個則是,通常人在這時候還會有種急躁感,會想趕快知道「什麼方法快又有效」。
舉例來說:
有一個人很焦慮,因為他已經失業很久了,一直想要找份工作,可是卻處處碰壁。
別人可能就會跟他說「那你要不要去找專業的老師看看,自己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問題」,所以,這個人去找老師的時候,都是處於一種很急迫的狀態,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搞不好下個月的房租都還不知道在哪裡,現在最迫切的當然就是先找到工作再說。
然而,想要去找到一個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跟內在探索是真的可以同時並行的,只是你的心要願意試著這樣去學習與調整。
如果你是以「我希望找這個老師,他可以馬上給我一份指引,告訴我怎麼去找到工作」去思考,很容易會落入到一個「只是想要答案,其他都不要跟說那麼多」的狀態。
所以,我們需要將心態轉變為「為什麼我會找不到工作?是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可以調整的?我想要去探究這個原因」這個方向。
因為為什麼會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會突然失業,這些其實都有跡可循,也許不是只有你個人的問題,還有一些你當時沒有看到的一些大環境因素、其他人對這個問題的應對方式。
如果你對這些都有更深一層的看見,也知道可以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份岌岌可危的工作,相信你的收穫絕對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已,甚至很可能還會因此在人生各個面向都有更多收穫喔!
面對急迫的現實問題,心靈療癒不會太慢嗎?
那「心靈療癒」跟「具體解決人生困境」這兩個之間的關聯性究竟是什麼?
明明遇到人生大事,知道需要解決內在問題,但是,又會覺得解決內在問題需要耗費太多時間,在這裡面一直有一個矛盾。
比如,某個人許久找不到工作,他也知道要調整自己的內在,可是真的去找老師調整的時候,又會有種「急」,覺得這樣速度太慢了,還有更重要的生存問題需要趕快解決。
在這種緊急狀況之下,當然有的老師,還是會先帶你做一個緊急處理,並不是說都不做,而是當緊急的問題被解決後,你反而更要重視的是,這段時間的內在狀態調整,這兩者是可以並行的。
此外,還有一個狀態是,假如你每次都是在這種火燒屁股的情況下,才會去做一些行動,那麼我們就可以有多一個角度來探討:「我的人生都一定要在這個火燒屁股的狀況下,才會想要去學習嗎?我是不是也能在自己生活狀況比較好、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就願意去學習呢?」
我覺得關鍵就在這裡,確實是有很多人都是人生遇到一些問題,才會開始去追尋、去找老師解「燃眉之急」,那也是開啟你另外一個內在探索的歷程。
但是,開始探索之後,我們是否願意不斷地去覺察、整理自己,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心靈老師幫你解決難關呢?
具體案例:「心靈療癒」與「解決人生困境」真的可以同步進行
有一個女生從小父母離異,她從小就跟著媽媽,後來媽媽過世了,她爸爸就靠著媽媽當時的保險金在過生活,也不認真工作。
後來,爸爸常常會到她工作的地方去找她要錢,這個女生當時也才剛畢業,薪水不多。每當她爸爸來的時候,她都會很害怕別人問「這是誰啊?」,加上爸爸會喝酒,所以,她也很怕他會在公司擾亂,還因此換了好幾份工作,這讓她一直很煩惱、很不舒服。
直到有次她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這份職務她也覺得很有發展性,跟男朋友也剛好在同一間公司上班,她真的不想再換工作了,所以,她就決定開始去了解自己一直以來究竟在害怕什麼,她每次的哭泣、不斷地逃跑究竟是為了什麼。
她發現自己只是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覺得好丟臉,所以,才會一直選擇離職逃避、給錢,當內在有了這一層的明白之後,她好像更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堅決地去面對他,知道自己可以有什麼樣的應對方法,而非再度給錢了事。
你可能會想,難道她就這麼輕鬆地去面對問題了嗎?其實,那個當下,她全身都是在顫抖的,但是,她發現了自己原來是有力量可以去面對爸爸的。
透過心靈療癒,她獲得了當下解燃眉之急的一些溝通方法,可是,內在那些「覺得很丟臉、害怕、壓力很大」這些心理層面的問題,還是需要更深層的梳理。
順著這個「害怕爸爸」的情境,她也願意去梳理、學習。沒想到,慢慢克服了這個恐懼以後,她還發現另一個驚喜的轉變。
因為她本來一直都會莫名地蠻害怕男性主管,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療癒與學習以後,她開始可以在面對「權威」時,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雖然她還是會很害怕、心裡會很抖,可是,只要她想,她就可以做到。
這就是當你有透過心靈療癒去突破、成長之後,這個「突破」不會只在一個情境上派上用場,而是會在生活中很多面向都有所蛻變,就像這個女生一開始是為了解決爸爸的問題,結果在職場上,也變得更有勇氣、開始可以和主管有更好地溝通了!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棒的「長出力量」的範例。
如何讓自己可以有逐步成長的餘裕?
假如你發現自己常常會不自覺地落入「急著想要去解決燃眉之急」或是「急著想要成長」、「急著想要突破」的想法,那這就是你人生的功課了。
當你總是很想要快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通常是因為你對很多事情都很急。
假如你有這個覺察,是不是剛好可以透過這樣的感覺去看看「原來我的人生常常都很急,那我到底是在急什麼?」。
其實,很多時候你不是急某個事件,而是你人生一直都是處在「很急的循環」裡面。
所以,你反而要回來看「我為什麼會這麼急?」、「這個急一直以來有沒有帶給我一些負面的東西?」,或者是「這個急真的有帶給我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嗎?」。
如果你足夠深刻且誠實地去回答以上的問題。
你很可能會發現答案是「好像沒有耶!」,甚至可能會發現「當時的我就是因為太急了,所以我才會做出……,那些讓我現在後悔的事情」。
當你有去做自我整理後,漸漸地就會有一種「好,那我是不是剛好可以透過這件事,去完成這份功課,去突破內在這個一直阻礙我的部分」呢?
遇到事情就會很急的人,當然有很多可能的理由,但是如果這個「急」是你一直以來的問題,而不是只有針對這件事情,那你就可以去思考怎麼解除這種急迫感。
我們之前有很多篇文章有談到這個部分,怎麼去平衡自己的內在,如何讓自己有更美好的生活,歡迎你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唷!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6/23、7/7、7/21、8/4、8/18….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