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小時候的我們,假如前一天的功課沒有寫,隔天去學校可能就會跟老師說:「因為我昨天功課、課本忘記帶回家了」這樣的對話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
「說謊」是一種因為害怕而逃避現實,因為當時的我們沒有辦法自己處理這種狀況,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太貪玩了,根本沒有寫作業,但老師在問的時候,又覺得很害怕,怕被責備、怕被家長知道,所以下意識地選擇隱瞞、逃避現實。
在那個當下,你也可能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在說謊,只是選擇一個避重就輕的說法,而這種狀態在長大以後,也常常會出現。
長大以後的我們,更常做的則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說「善意的謊言」呢?很多時候是因為你擔心對方聽了實話後會受傷,不知道如果對方有沒有辦法接受,該怎麼去應對接下來的情況。
所以,對我們而言,最快的方式就是:講出一個讓當下兩個人都覺得「感覺很好」的話,以一個比較安全、圓融的方式去溝通,這樣你也不需要再處理對方後續產生的情緒,或是可能面對到的衝突、尷尬的情況。
久了之後,可能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感覺究竟是什麼。
過去我遇到很多人,慢慢梳理他們的情緒負擔後,會發現很奇妙的一件事情:長期下來比較不習慣講真話的人,整個人會有種沉重感,也常常會莫名感到不快樂。
我們常聽到「當你說一個謊,你就要用其他十個謊言來圓它」,說謊會讓你的情緒的受壓程度變很高,內心的能量、壓力,都會變得非常沉重,而這些沉重感都會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此外,個性跟環境變化也都在影響著我們,也許在面對生活中的小事還可以說實話,可是,當面臨到重大的事情時,因為擔心自己反應比較慢,不確定該怎麼去面對比較好,所以,出於生存本能,為了不製造無謂的事端,在慌亂之下,就會很容易選擇說謊。
有些人的這個面向比較容易出現在家庭關係中;有些人則是比較容易出現在職場上,依照每個人對於環境的變化,還有個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如果沒有去學習怎麼應對這樣的狀況,又讓自己時常處於反應不過來的狀態,就會一直因為說謊而感到很大的壓力。
如何解開「説善意謊言」的心結
如果你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想說謊、美化,也許你可以試著想想看是不是你常常是透過自己的視角,去設想對方的反應:
「如果我說實話,別人是不是就不會像現在那麼喜歡我了?」
「如果我說實話,是不是會讓情況變得對我不利?」
「如果我說實話,對方對我的觀感會不會就沒有那麼好了?」
我們都會在「自己的想法」裡面去設限,擔心對方會聽到這個,知道這個事情之後,他有什麼樣的反應,但其實,這都是站在「我的方向」去想像而已。
因為不論如何,光是「選擇説實話」,其實你的心裡負擔真的就會減少很多、很多唷!
假如你願意讓自己跨越這個內心的坎,可以開始學習「如何真實的觀察」,試著去思考看看:
對方在聽到實話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如果對方暴走、暴怒,我可以怎麼去應對?
如果事情真的搞砸的話,我可以做什麼補救動作?
平常在遇到小事情的時候,就可以透過說實話的練習,去實際觀察對方的反應,這樣才是「真實的觀察」,而不是一味地陷在自己的想像裡面,去想「對方可能會暴怒,會很可怕」之類的,然後,在自己內心的小宇宙裡演出一場心悸大戰。
「不敢説實話」,除了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缺乏勇氣」,相較於複雜的事情,你更習慣選擇輕鬆的事情去做,再說實話與說謊間選擇時,會更傾向「不管怎麼樣,只要現在能平安無事就好了」。
習慣性地轉移自己的壓力點,尤其是遇到不敢面對的事情,就會想要用轉移的方式處理,久了之後甚至會對這種「讓自己比較輕鬆」的處理方式微微上癮哦!
具體舉例:維繫職場關係的善意謊言
在職場上,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很小的事情,例如中午的時候,同事可能會跟你説:「你可不可以等下出去的時候,順便幫我買個午餐」,或者是「我現在叫外送,你等等可不可以順便幫我拿一下」。
剛開始的幾次,你可能會說:「好啊!沒差,我就幫忙拿一下」,可是,當你發現同事每天都這樣「你可不可以順便幫我拿一下、順便幫我買一下」,而你總是因為很難拒絕,所以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你可能就會開始在心裡碎念,覺得「幹嘛每次都叫我,你自己為什麼不下去拿!」但是即便如此,面對同事的要求,你也不會真的跟對方説這種話。
其實,這就是有一點在欺騙了,而那個欺騙的對象是你自己、也是欺騙對方,因為你沒辦法承認自己不想做這件事情,也不敢跟對方說實話。
如果你想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試著「貼著自己的內心」去表達。
你可以跟對方說:「我很樂意幫你,可是,因為現在外面很熱,每天都要出去幫你拿,會讓我有一點點不開心,不然這樣,可不可以下次換你去,我們輪流幫對方買午餐呢?」。
或者是,你也可以用一種比較俏皮的方式,比較像是同事之間在開玩笑地說:「好啊!那你什麼時候也可以讓我體驗到這個『順便』的快樂呢?」這樣也可以啊!
我覺得這樣不僅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我們也沒有把這件事情講得不太開心,沒有讓兩個人的相處變得很尷尬。
也許一開始不知道可以怎麼很快地去應對狀況,常常會「當機」,然後,會很直覺地説出「善意的謊言」,但是,生活中其實也存在許多小考題,來教會我們怎麼更靈活地應對各種局面!
具體舉例:親密關係裡的自我安慰
有一對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晚餐都是太太要趕著回家準備,很多家事她也都都要包辦,有幾次好不容易下班趕著回家準備晚餐,先生卻突然說要晚一點才回家。
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太太心裡可能不太舒服,因為不是第一次、第二次這麼臨時的通知了,可是,當先生回來的時候,她都還是會擠出笑容説:「回來了,趕快吃飯喔!」。
然而,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她的心裡已經開始有些起伏了,這就是在欺騙自己的感受。
而太太會不開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覺得「為什麼家裡的事情都要我一個人做?為什麼晚餐都一定要我準備?我那麼辛苦準備,結果你們都不放在心上」,但接著,這個太太可能又會自我安慰「算了,這也沒什麼,反正就是買個晚餐、做個晚餐也沒什麼」,然後,還可能再更進一步地說服自己「家合萬事興!當老婆就是這樣,反正老公準備的我也不喜歡吃」。
結果,當這種情緒累積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先生突然又説要晚回家了,然後,這一次等他回到家,打開門的那剎那,太太就忍不住大爆炸了。
這時候的先生會怎麼想?
他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幹嘛,我又做錯了什麼?我晚回來我都有跟你說啊,我甚至都有跟你講我跟誰出去,我幾點會回來啊,你是在發什麼瘋啊?」。
其實,關鍵就在於,太太從來都沒將自己的情緒說出口,所以,先生根本也不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也不知道可以怎麼調整。
不善表達的人,該如何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我們就像前面提到的太太一樣,不太會説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越是親密的人,有時候反而更不知道該怎麼坦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開始練習跟伴侶溝通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個故事來看看:
有一對小情侶,其實他們的條件都差不多,但是,有一方就覺得對方很優秀,所以在跟伴侶相處的時候,就會有點自卑,加上他的伴侶是一個口齒伶俐的人,很會傳達自己的感受,相較之下,他就比較不善於表達。
譬如某一次他們出去喝咖啡的時候,因為他的伴侶很會表達,就會說「這個咖啡很好喝耶!好香喔!真的很好喝!」他就會很直覺地附和對方說「對耶,感覺還不錯」,但是,其實他覺得那杯咖啡還好,也沒有特別好喝的感覺。
所以,當他的伴侶接著問「怎麼樣的還不錯?」,他就卡住了,因為其實他並沒有真的覺得這杯咖啡有這麼好喝,可是他又不敢直接講,就一直在想「我如果講出來,他會不會發火」、「他會不會覺得我在故意跟他唱反調」,內心就開始出現很多的小宇宙。
於是,我建議他可以試著去說明原因,例如:「我覺得這個咖啡對我來講比較不順口,應該是因為這杯咖啡的烘豆、香味,對我來説比較不適合」,這就是一個表達真實感受的方式。
表達的方式不是只有「對」或是「不對」,「好喝」或者是「不好喝」。
當我們的表達方式可以跳脫這兩者,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有「不好喝」的這個選擇,然後又怕講出來會很容易吵架,所以就不敢講。
如果我們能豐富自己的溝通詞彙資料庫,增加更多的表達方式,就可以更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真實感受。
就像有些人會形容「這個好喝,喝下來很柔順、很順口,就像在我的舌尖滑過一樣」,他會有很多形容詞。
所以,我們也可以練習,只要「貼著我們的心」去觀察、去表達,你就可以傳達出一個比較中立的説法,你可以試著更具體的說出「自己的感覺」,例如:「這杯咖啡對我來説,可能不是那麼適合,因為喝完之後我的胃不太舒服」,而不只是順應對方,逼自己說出不真實地想法。
我們都很習慣以好或不好的方式去看待事情,但是,這裡面會創造一種對立,就像我講「好」,你講「不好」,然後,就覺得彼此的立場對立,長久下來,因為想避開衝突,就會乾脆都不要講,選擇講一些「善意謊言」讓自己安全過關,即便遇到重大的事情也是如此,那真的是很可惜的!
謊言背後,身體扛下的沉重壓力
接下來,想分享我遇到的一個貴婦的故事。
在聚會中,每當她分享自己的生活時,旁人都會很羨慕,覺得她的生活過得很好。
這位貴婦有兩個孩子,她的先生住在北部,然後,還有一個男朋友在南部,平時她會兩邊往返,兩位伴侶也都互相認識。
而在聽她分享自己的花錢方式時,剛開始會有一種「哦~原來貴婦是這麼花錢的」的感覺。
但是,久了之後大家會觀察到一個情況是,在約人見面的時候,她常常是因為有想要從中間獲得對她有利的事情,才會去找那個人。
以及,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消失一陣子,回來之後可能就會説:「我這次去了南美洲談生意」、「我去中國出差做生意,賺了多少多少錢」等等,當時的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很不真實。
現在的我再去回顧這些,就在想「會不會其實現實狀況跟她說的剛好是相反的?」,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因為她年輕的時候,賺錢能力也還不錯,只是,會不會她其實是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非像她說的只是完全放鬆享受當貴婦的生活呢?
因為從她的整個身心、外貌呈現的狀態,都不像她所說的那樣,她的背部就像鐵片一樣硬,彷彿在為她撐起這個她不斷在圓的美好謊言。
當然這邊的意思並不是說,說謊的人背部都會像鐵片一樣僵硬,而是別人其實是可以看見這個人因為說謊而產生的壓力、身體負重的感覺。
也許她不想要讓別人知道,她是需要自己去賺錢,讓自己可以擁有貴婦般的生活,這樣聽起來會讓人覺得她的日子過得比較辛苦。
也許當時的她認為這樣光鮮亮麗的一面,會讓她看起來更有自信,但其實,說不定當她把自己的奮鬥故事説出來時,她在別人眼中會更亮眼,別人也對她更為敬佩。
拿下肩上的重擔,找回輕盈的身心
「說謊」就是像你在一件事情上面,再疊一層,然後,再疊一層。
而你的肩膀就會像是兩邊各挑著一個扁擔,然後同時放上了十幾顆石頭,雖然看似比較方便,但是,久了之後,你的身心會先被壓垮,會一直有種沉重的感覺。
所以,說實話,就像拿掉你左右肩膀上的一顆顆石頭,你開始可以跟伴侶說「咖啡對我來說不太順口」,然後,也可以跟同事說「偶爾也變成你順便幫我拿」,先從左邊拿掉一顆,再從右邊拿掉一顆,不要害怕改變此刻的平衡,因為在調整的過程中其實只要身體姿勢要稍微調整一個角度,或者是調整扁擔的木棍長度,你是可以動態地去平衡、讓自己身心越來越輕盈的。
當你拿掉一個個重量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我可以怎麼去觀察,我可以怎麼去應對」以及,「我說實話的時候,他的反應會是什麼,那我可以怎麼去應對」,去學習「微調的智慧」、也學習「動態的平衡」,過程中你要學習的也許是語言上的微調,也許是思想上的微調、也可能是作法上的微調喔!
只要我們調整自己的觀念,打開一點點我們的「覺」,不論是「自覺」還是「對外的覺」,這就是有在調整了。
「覺」怎麼打開?就是你要有反省的能力,還有一個觀察的能力。
人生就是這麼好玩,生活千變萬化,如果你確實會習慣性地用看似無傷大雅的「善意的謊言」去包裝你的真實心意,或掩蓋事情,那也許你可以趁這次的機會,慢慢地把肩上的石頭拿起來,讓你的身心更輕盈!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8/18、9/1、9/15、9/29、10/13、10/27….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