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的故事】說不出口的遺憾、來不及盡的孝道,該怎麼想,才能寬恕自己,找回生活甜味?

【寶玉的故事】說不出口的遺憾、來不及盡的孝道,該怎麼想,才能寬恕自己,找回生活的甜味?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寶玉原本是位專職的家庭主婦,個性樸實、待人和善,臉上總掛著笑容,在孩子出生後,為了孩子的益處著想,她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現在的她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同時也要兼顧小孩。

然而,她的身體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因而走上了飲食自然療法。寶玉常常感到納悶,自己並不是不懂保健的人,甚至比身邊的人都還清楚怎麼吃才算健康。可是,儘管如此小心翼翼,她的胃潰瘍、失眠、焦慮、恐慌的感覺,卻依舊時不時找上門,讓她覺得格外矛盾。

飲食的確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基礎,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能讓身體受益。但是,真正影響我們的,不僅僅是盤中的選擇,更常常來自於「心」。

Photo by Gabriel Tenan on Unsplash

身與心本是一體,許多身體的訊號,其實,是心理狀態的「回聲」。

只是,當我們聽見這樣的說法時,常會感到一絲不安,甚至急著否認,好像這樣就能與那些狀態劃清界線。但事實上,我們的意識往往只觸及表層,更深的訊息,往往是靜靜地藏在潛意識裡。

寶玉提到她的孩子、先生和家庭都很美滿,生活中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因此,她對於自己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身體的可能性,感到更為困惑。

我先陪寶玉讓身體緩緩鬆開,好似打開一個結,只有這樣,「心」與「身」才能再次連結。

寶玉也開始試著檢視自己的生活。

每天天還沒亮,她就要開始準備店裡的工作,接送四個小孩上下課,所以,她的動作常常要很快。

醫生曾告訴過她,她可能是生活太緊張了、生活步調太快了,我也認同這種觀點。

當一個人處於緊張、高壓的狀態下,容易讓腸胃蠕動變快,但是,這可能只是身體傳達的一個警訊,還需要我們往更深層的內在探索。

而除了生活步調很快,我還可以感覺到寶玉全身緊繃,有種說不出來的慌亂感。

她提到,自己的心跳一直很快。一旦家人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很擔心,有種莫名的不安感。

只要孩子或先生晚點回家,她就會愈來愈擔心,有一種很深、很深的不安。尤其是在家人感冒時,即便只是小小的感冒,她也會害怕到不行,血壓會一直升高。

醫生說她有「恐慌症」,當時她聽到腿都軟了,滿腦子都在想「我該怎麼辦?這個症狀可以好起來嗎?我真的好害怕!」,她的眼角開始閃著強忍住的眼淚。

我再次的安撫她,告訴她「恐慌症」是這症狀的名字,就像別人叫張三,我叫李四,如此而已,她的情緒也才慢慢平靜下來。

從身體的緊繃程度看來,裡面似乎有著一個被過往記憶鎖住的故事。

慢慢地,她説出了這個潛藏的故事……

Photo by Lisa Anna on Unsplash

原來,在寶玉的身體裡,藏著許多對於「失去」的不捨,以及「來不及盡孝」的哀傷與自責。

寶玉的媽媽之前一直臥病在床,她明明住得不遠,可以就近看她。但是,因為她每天需要照顧家人三餐,還要接送四個孩子上下學,店裡的事情又繁雜,根本抽不出身。

於是,她每天都想著「今天可以回去了」、「今天可以去看她了」,可是,忙碌的一天又這樣過去了。

有時候她會煮個東西請哥哥路過帶回去給媽媽吃,媽媽也都能諒解她的分身乏術,還託哥哥轉告她說:「沒關係的,你只要好好地把家庭、孩子照顧好就可以了,我可以理解的」。

寶玉說到這邊開始放聲大哭,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沒想到還沒等到自己去看她,媽媽就已經離開人世了。

這時,一句警世名言浮上我的心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用盡了他們的一生,養育孩子、栽培孩子。等孩子長大了,恍然間,父母卻一夕白了頭。人與人總有分別,可是,每當失去時,多希望神啊,能再多給一點時間!

後來,寶玉的媽媽過世了。一切都來得那麼快。

她覺得很難過,因為媽媽臥床這段時間,自己只有回去看幾次而已。

「內疚」是個很大的包袱,尤其是對過世的親人,即使母親並不會怪罪子女,也能夠體諒子女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希望子女都能照顧好自己就好。但是,寶玉卻將這個包袱,背在自己身上好幾年。

然而,即便有再多的遺憾,時間仍然無法倒流;再深的自責,過去的事情也無法重來。

經過幾次的情緒細胞記憶釋放與互動之後,寶玉變得越來越放鬆,生活的步調開始有所改變,做事情也比較不會那麼急躁、慌亂,腸胃的問題也相對改善許多,整個人變得更輕鬆、更輕盈了。

Photo by Riccardo Monteleone on Unsplash

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是由我們的負面思想和情緒積累產生的,如果一直生活在緊繃壓力之下,身體也會消化不了。

就像寶玉的胃潰瘍一樣,許多時候,我們都要等到身體真的出現狀況了,才被迫停下來,開始追問: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身體的症狀,其實是一種訊號——它不只是生理的失衡,更可能是心靈在呼救。只是,我們習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忽略了更深層的呼喚。

醫療的照顧與身心的療癒,其實並不衝突,反而能夠成全彼此。因為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指標,它能牽引我們向內探尋,找到真正重要的答案。

而生命的離去,往往自有它的安排。對仍然活著的我們而言,不需要再一次走進相同的折磨。當我們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看見這份安排時,心裡或許會升起一種微微的甜意。

章成禪師曾在課堂中教導過,只要曾經被愛過的愛,那份愛就不會消失,它會一直存留下來,伴隨著我們的呼吸與生命。

在自責與內疚的時候,我們常常感受不到這份愛,彷彿它被遮掩起來。但其實,它仍然在流動著,在我們的生命裡繼續運轉著。

當我們願意鬆開緊抓的「痛」,除了身體的負擔得以釋放,也會對生命的本質有新的領悟——原來,生活可以再次變得甜美,因為愛從來沒有離開過。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開放報名中!

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本書集結了章成禪師多年累積的文章精華,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老師將以不同的角度,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迎向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2025 年一月份起,隔週一上課,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粉絲專頁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9/29、10/13、10/27、11/10、11/24、12/8、12/22….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

(Visited 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