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身邊有些人,總是會很細心地體貼別人,然後,做事也很周全,會顧到很多細節,可以感覺到他很有氣質、有餘裕,同時,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許多人都會嚮往成為這種類型的人,可是就會發現,自己偶爾難免還是會有一點粗心,會犯一些小錯,於是,在看到別人可以這麼細緻、體貼的生活時,也會忍不住想:究竟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一直這麼細心,還可以把很多事情處理好?
其實,其中有很多小小的細節,只要我們開始慢慢學習也可以培養這樣的氛圍和能力喔!
首先,關於「粗心」這件事情,該怎麼減少自己粗心的頻率呢?
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要「慢下來」。
這看起來是老生常談,但是,當我們想讓自己更細心一點的時候,更要慢下來,不能夠太急。
為什麼「慢下來」跟「粗心」有關呢?
我們的身體構造,我們的關節、骨骼、韌帶,其實都是在發揮「緩衝」的作用,不論是伸縮,或是彎曲,都讓我們有更多的緩衝時間。
人類的先天構造就是如此,但是,我們卻常常「逆天而行」,好像不論做什麼都要快、快、快。
久了以後,慣性會讓我們即便是在不趕時間時,我們走路的速度,還是會跟在趕時間的時候一樣快速。
這時候你如果有細細地觀察自己,你就會發現「誒?為什麼我要越走越快?」,你也會看到剛剛出門的時候,可能因為太著急了,鞋子也沒穿好,外套也忘了帶,有些小東西忘了拿,或者是穿衣服的時候,領口沒有整理好、鞋帶有點鬆,這些其實並沒有犯了什麼大錯,但是回過頭看的時候,你就常常會看到自己在生活中,怎麼總是無法避免地,有那些小小的粗心?
其實,如果你願意開始試著將速度放慢。光是「放慢」,你就會發現打開了更多不一樣的視野,也有更多空間去觀察自己生活周遭的細節與狀況,然後,也才更有機會去做調整。
速度慢下來後,你也會開始學會照顧自己,出門可能會帶個水、小手帕,也有時間替自己留意更多細節,漸漸地,你會變得比較周全,在照顧自己這方面更游刃有餘。
當你照顧好自己以後,這個體貼的範圍也會逐漸擴大,你所照顧到的範圍就不僅僅只有自己了,而是會讓別人也有一種「只要你在的時候,我就覺得好放心喔!」的感覺。
你的氛圍會跟之前會是很不一樣喔!
因此,你也會開始成為別人眼中很體貼的一個人,變得更受歡迎。
故事分享:那些也許你沒發現的「無形的體貼」
有幾個朋友,她們從國中同班就是玩在一起的好閨蜜,長大後,大家紛紛開始工作、成家,這麼多年來也一直時不時聯繫。
而其中,只有一位 A 是維持單身,她平時在工作上表現得很出色,也很優秀,大家都很喜歡跟她在一起。
有一天,A 就跟 B 約好了要去 B 的家裡吃早餐,當A按照約好的時間已經抵達時,她就先打電話給B,結果,在電話的另一頭,就聽到B氣呼呼地説:「你等我一下,我真的是受不了我老公耶!他今天要出差,結果東西忘了帶,我還要幫他拿到車站去,然後,我的小孩又賴床遲到了,我現在還來不及回家,你等我一下下」。
其實,A當時已經在B家樓下的超商等了,但是為了怕B太緊張,她就安慰說:「沒關係,你慢慢來,反正我也還沒到,你慢慢來就好」。
因為她知道,如果她跟朋友說自己已經到了的話,B可能會急著趕回來,一陣慌亂下,即便兩人見面了,B也會因為情緒上還沒平復,而會有種覺得好像有哪裡還沒有完成的擔心,而沒有辦法真正放鬆地聊天,聚會也就無法盡興,所以,她願意多給對方一些時間,希望讓對方可以好好處理完手邊的事情後,兩人再一起放鬆地見面聊天。
還有一次,同樣是幾個閨蜜約在一起聚餐吃飯,因為A那天臨時工作上有事走不開,所以,就沒有參與聚會。
結果,那天她們聚會完後就覺得怪怪的,感覺這次好像沒有像之前幾次聚會那樣這麼順,也沒有很盡興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呢?
其實,答案就在A身上,因為A每次跟別人約時間,都會提早一點到,然後,就會先告訴其他人,「這間餐廳冷氣蠻冷的,要記得帶外套哦」,或者是「某個地方車子比較好停、比較容易有位置」,這對開車赴約的人真的是一大福音。
A都會去做這些提醒,讓大家可以避免因為冷氣太強、找不到停車位等問題,而破壞了聚會的興致。
以前大家都會習慣性地想「因為A單身,她比較悠哉、時間上比較有餘裕啦」,久而久之,她的貼心周全被視為理所當然而被忽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有種就順順地過完一天,只覺得今天很順利,卻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出於某個人的關係。但是,這其實是一種「無形的體貼」,在你還沒開口之前,他就已經先感受到你也許需要的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A會有這個敏銳度呢?
一定是因為她平時有先照顧好自己,知道有哪些細節會需要留意,才會也知道「別人會需要什麼」,當你有照顧好自己、心中也有別人的時候,你的視野就會慢慢打開,細心、周全的部分也就不一樣了。
此外,當你在生活中有接收到「被善待」、「被好好對待」的感覺時,也要記得這種感覺,然後,再用這樣的感覺去對待別人,把善念分享出去。
例如,當收到一個很好的服務的時候,心想「哇!太棒了,這種感覺真的太好了」,然後,記著這份感動,也希望以後跟我有交流的人,我都可以用這份感動去照顧到對方,其實,這就是「『感謝』加『反省』等於『奉獻』」。
當你有用這種「好的感覺」去照顧對方的時候,就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啊!
故事分享:媽媽沒說出口的體貼
以前我們住在鄉下,在那個年代的鄉下,其實沒有什麼可以吃飯的麵攤、餐館,大家都是家裡自己煮居多。
當時有一些從外面採購商品的商人到我們那邊擺攤,賣一些我們需要特別「進城」才能買得到的東西,例如:衣服、鞋子、電器類……等。
這些商人通常一擺攤就是一整天,但是因為他們找不到地方吃飯,所以,他們常常會在我們家開的雜貨店買個罐頭,或是買顆雞蛋,請我媽媽幫忙煮個蛋花湯。
時間久了之後,有些固定來擺攤的商人,跟我媽媽熟了之後,我媽媽就會邀請他來家裡吃飯,他們都會覺得很感謝,但也因為不好意思,所以都只是一直吃白飯,不好意思夾菜。
我媽媽都會跟他們說「菜還有很多,盡量吃!」,如果看到有人碗空了,就會叫我們小孩去廚房幫忙再盛一碗。
那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全家一起吃飯的,因為大家需要輪流看店,所以吃飯的時候,都是有些人吃了,有些人還沒吃。
有幾次我們去廚房幫忙盛飯的時候,打開鍋蓋發現飯不夠了,然後,我們就會很自然地「誒?」了一聲,這時候我媽媽就會看著我們,眼睛眨一下,示意我們不要說話(別讓那位商人聽到了就不好意思吃飯了),盛飯就對了。
等那些人離開後,我就跟媽媽講:「剩下的飯都不夠其他人吃了,為什麼還要盛?」,我媽媽就說:「不夠吃再煮就好了,人家那個是出外人,很不容易的,我們再煮就好了」。
這段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我媽媽常常講:「我沒讀書,也不會去照顧別人什麼的,可是,不管走到哪裡,大家都對我很好」,她總是很感謝周遭的人對她的好,大概也是因為她也是用心對別人好,所以,特別能感覺到別人對她的好。
不論在哪一個時代,我們都有可以去體貼別人、心中有別人的角度,或許現在已經沒有來小鄉鎮擺攤的商人了,也很少有柑仔店了。但是,不同時代總有那個時代可以分享的溫暖。
只要心中記得那些被別人照顧到,那些感動的瞬間、感謝的心,記得這份感動,你也可以用這種心境去幫助別人,讓別人也感受到這份感動,讓這個「好的能量」延續下去。
成為別人心中的一道溫暖風景
現在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是比較有距離的,也許我們身邊沒有像閨蜜A那麼體貼的人,也可能有,只是還沒被你看見。
你也可以和自己父母親聊一聊,甚至和祖父母聊聊,去問問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以前那些年代中,都有可能有一些照顧、體貼他們的人,或是被他們照顧到的人,可以試著去找一下,是不是你們的家族中也有這樣的記憶呢?
如果有的話,我們可以記下那份感動,然後,用我們現在能做的方式去奉獻,用這樣的感謝心境去照顧、體貼別人,也是一種美好的傳承。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環境社會讓我們的壓力有多大,當你發現自己一直看到別人不理解你的那一面時,請記得先回到自己的那份感動裡面,用同樣的感覺與方式去奉獻,這就是一種體貼,也會讓我們成為別人心中那一道溫暖的風景吧!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9/1、9/15、9/29、10/13、10/27….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