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幫忙卻養出「伸手牌」?「情緒共感強的人」該怎麼真正幫助他人?

好心幫忙卻養出「伸手牌」?「情緒共感強的人」該怎麼真正幫助他人?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在之前這篇《男女大不同!陽性能量的人、陰性能量的人,到底都是怎麼思考的?》文章中有提到,有些人會對別人的感受力特別強,也就是「情緒共感能力」特別強,即便對方沒有說什麼,還是可以很敏銳地感覺對方的臉色、情緒狀態,知道對方可能最近比較辛苦,或者是有什麼擔憂,接著,就容易因為感受到別人的無助,忍不住出手幫忙對方。

然而,這樣的狀態,也會讓很容易讓情緒共感能力強的人,一直遇到請他幫忙的人,如果有餘力幫忙當然是很樂意,但是,有些時候卻是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久而久之,反而變成了一種壓力來源。

這一篇文章就要來聊聊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解決呢?什麼情況會是「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情緒共感強的人,如何減輕壓力,讓自己更有智慧地發揮這個特點呢?

脈絡摘錄

為什麼有些人會一直請別人幫忙?

為什麼有些人會一直請別人幫忙?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首先,要先談到,如果有一個人總是常常尋求別人的幫助,很有可能是他沒有從這些過程中成長,所以,只要一遇到事情,就會下意識地想找別人幫忙,就像學生時期,有些人很會抄作業,但是,答案是怎麼來的,他其實完全不知道。

表面上看起來,這種人就只是因為懶惰、不想自己找解答,所以,才會一直找別人幫忙,只要別人幫他,就覺得「我的問題都解決啦」,好像也不需要再去學習該怎麼做。

但是,如果往內探索,更深一層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他過去曾有過失敗的經驗,也許他曾經很努力去做,效果卻不如預期,甚至明明他已經很認真付出了,換來的卻是一陣批評與苛刻的指教,導致日後他會對於「自己即將要負責完成一件事」感到害怕跟恐懼,擔心自己又重蹈覆徹。

因此,每當壓力來臨,或是不安感太強烈的時候,他就會很想要拖延,很想要避開,這時候心裡就會有個念頭跳出來:「不然我先找人幫我處理掉這個問題,先過這一關再說」,這就是為什麼他會習慣性的一遇到事情,就想找人幫忙。

被幫助久了,反而內心會變得麻痹?

被幫助久了,反而內心變得麻痹?

Photo by Neil Thomas on Unsplash

也許剛開始受到幫助的時候,這個人會對幫忙的人覺得很感謝,但是,如果長久如此,就會開始麻痺了,覺得「反正他本來就會這個啊!對他來說不就是舉手之勞、順便幫我一下而已」,漸漸地,他的心也就開始變得沒有那麼真誠的感謝。

久而久之,除非你真的幫他一個超級、超級大的忙,也許是在他闖下大禍後幫他安頓事情,他才會真的感謝,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感謝之心,也是很快就會消失的。

而原因是,這樣的人他的角度是比較不會看到或了解到你的幫忙背後付出了多少心力,因為他的焦點都會聚集在「你幫我解決了這件事情」、「這件事解決了沒」上。

我們可能會覺得這種人是不是只想當個「伸手牌」,不願意幫忙他人?

但其實,他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如果別人需要幫忙,我會幫別人啊!」。可是很奇妙的是,如果他平常都是用這種「仰賴」的方式接受別人幫助,當他身邊的人真的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反而不會發現,因為他的心裡早已麻痺了。

當一個人的內心麻痺,柔軟度就不會那麼高,沒有辦法打開覺察,內心會有一種「被蒙蔽」的感覺,也就比較沒有那麼敏銳、細膩。

他也就比較不容易發現別人需要自己的幫助,他很容易會看到別人的情況,會很快地心想「啊!這個小事,他自己就可以做到的」,卻覺察不到自己可以伸手助人的那一刻。

這並不是他不願意幫助別人,而是他的內心已經「石化」了。

具體生活案例:表哥、表弟與綁鞋帶的故事

具體生活案例:表哥、表弟與綁鞋帶的故事

Photo by Manki Kim on Unsplash

以一個家族的故事舉例:

表哥是一個事業心很強、也很大方的人,生活過得也不錯,而他也是屬於情緒共感強的人,每次看到人家需要幫助的地方,就會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

所以,當他看到家中有一個日子過得比較辛苦的表弟時,就會想起以前小時候大家玩在一起的時光,覺得既懷念又親切,看到表弟這樣的生活狀態,心裡也有點難受,所以,每次表弟開口需要幫忙,他都不會拒絕。

多年下來,表哥投入的時間、金錢越來越多,可是到最後,兩人的關係卻走向了決裂。

從表弟的角度來看,他的每一份工作都做不久,因為他總是會下意識地覺得「我每個月花 20 幾天的時間上班,也不過賺 3、4 萬塊,感覺我把自己的生命都浪費在這裡了,只要我有困難的時候,表哥都會挺我!那我幹嘛要這樣逼自己?」。

一直以來,他並沒有看到自己可能是因為現階段有哪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加強,所以,才會一直無法像表哥一樣擁有比較好的薪水與生活品質。

回過頭,再以表哥的立場來看,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老婆雖然常常會提醒他「你這樣直接幫他不好吧?」,但表哥就會說:「不會啦!他很聽我的話,我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我知道他人也不壞」。

可是,久了之後,表面上聽話的表弟,慢慢地就會開始變樣了。因為他已經太習慣表哥的照顧,在這樣的照顧下,逐漸失去了感恩的心,開始感到麻痺,很多想事情的角度也變得比較功利。

所以,等表哥意識到表弟的功利之心時,也會感到心碎,覺得「我一直都這麼幫他,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

這種案例常常會在家族中發生,也因此,身為情緒共感很強的人,容易會有一種「我的心好累喔!到底要我怎麼做啊?我到底要怎麼幫人才對啊?」的無力感,可是,不幫忙又說不過去,導致他們常常處於內心交戰的狀態,然後,最快、也最習慣的方式就是直接幫忙。

就像小朋友還在學綁鞋帶的階段,每天上學前趕著出門,但鞋帶都一直綁不好,所以,家長因為怕遲到,就想說趕快幫小孩綁一綁,趕快出門就好了。

結果沒想到,過一段時間之後,小孩子不只不會綁鞋帶,還變本加厲地想要爸媽幫忙穿上鞋子,你就會突然發現,怎麼小孩好像越來越退化地理所當然?

其實是因為他太習慣每天爸爸媽媽都會幫忙把鞋子弄得好好的,所以,他也沒有意識到這麼做有什麼問題。

看見「需要被幫助」背後的原因

看見「需要被幫助」背後的原因

Photo by Hugues de BUYER-MIMEURE on Unsplash

很多事情看起來很正常,但真相往往是不正常的。因人、事、物而隨時變動,適時地微調,才是靈巧的正常,在這個「範圍」裡面,有很多的因緣巧合,還有很多的緣起、緣滅。假如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某個人之所以陷在目前這個處境中,一定有他的原因。

就像表弟之所以會過得不好,也許是因為他的人生中有他需要學習的功課。所以,我們不只是看到對方的痛苦,也要學著去看到他會有現在這種狀態的原因。

情緒共感強的人,可以試著帶著覺知去幫忙,當你知道對方正在受苦,知道他過得不好的時候可以協助他看見需要補強的能力,有智慧的方式去陪伴他,看看對方是否有在成長,而不是你自己一直去幫他解決問題,最後,讓兩個人一起迷失在那個痛苦的情緒裡。

總是被幫助的人,該如何找回面對困境的勇氣?

總是被幫助的人,該如何找回面對困境的勇氣?

Photo by Sébastien Goldberg on Unsplash

那麼,假如你發現自己是屬於一直受到別人幫助的人,遇到很多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也覺得總是在面對緊急狀況,讓你壓力很大,那麼,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可以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一步一腳印地去成長!

第一步:先做到 10%

很多事情我們只要一步、一步地走,走久了,你也會走到終點,但是,關鍵就在於,你是否願意先踏出那一小步?

哪怕整件事情的進度你只做到 10%,再去請教別人,也會比你連10%都不願意付出就尋求幫助更好。

所以,我們就一起先從小事情開始,讓自己願意先做到 10%,這 10% 會幫你慢慢累積一點、一點的信心哦!

第二步:記下你學到的東西

「上一次我做到了10%,那我在這之中學到了什麼呢?」

這就是你的「存款」,你的智慧存款、你的技術存款、你的能力存款。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健忘的人,不妨記錄下來,即便日後你忘記了,也可以再回來翻這次的紀錄,你就會再一次加重自己的信心。

這跟你只是在心裡想一遍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這個紀錄,對一直努力著的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鼓勵喔!

第三步:改變你的說話方式

以前你可能會習慣性地說「我不會,你幫我」、「你不是會這個嗎?你幫我一下啦!我會很感謝你的」,那現在,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你可以試著說「我自己先做到這個步驟,你可不可以教我下一步怎麼做?因為接下來我就不太會了」。

當我們可以把一件事情拆解,讓對方知道自己現在做到這一步,所以,想知道下一步可以怎麼做時,這樣也會幫助你一步一步累積自己的能量。

接著,當你做到以上三件事情,你就會看到兩片風景:

第一片風景,是「安全感」

你會發現你變得可以掌控很多事情了,當你用 10%、20% 去累積能力的時候,內在的安全感就會穩定下來,你會看到「我擁有這樣的能力」,那個安全感是非常踏實的。

另一片風景,則是「自信心」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自信心提升很多。因為你會感覺到「原來我也可以」,一步一腳印紮實地成長,會讓你更喜歡自己,也會建立出一種正向循環,更加期待自己的未來發展。

情緒共感強的人,該怎麼幫助別人呢?

情緒共感強的人,該怎麼幫助別人呢?

Photo by Austin on Unsplash

而如果你是屬於情緒共感強的人,總是容易情緒共鳴後就忍不住出手幫忙的話,請你先問自己這句話:

「我要一直當一個解決痛苦的工具人嗎?」

我相信當你感受到對方難過,自己卻沒有伸出援手的時候,你也會很難過。但是,我們可以怎麼更有智慧地一步、一步幫助對方呢?

你可以在幫忙之前先想想:「我這樣幫他,有沒有越幫越累的感覺?那我幫忙之後,他有沒有因為這樣變得更好,而不只是解決當下的問題,還是,這只是加速他依賴其他人的頻率?」

當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請記得要留一個門檻,看著對方跨過那個門檻,讓他也可以試著自己走,試著自己去突破。

也許你在旁邊看的時候會忍不住捏一把冷汗,內心會陷入交戰,想説「這對我來説很簡單,還是就幫他一下就好了?」,但是,即便再捨不得,也要提醒自己「讓他學會這個,我才是真正的幫到他,只有他自己願意成長,他才能為自己負責」

在跨越門檻的過程中,對方可能也會有一點辛苦,可是,當他成功跨越,不只讓兩方的痛苦都消失了,你們也都會感受到更大的踏實感。

以前的你,也許就像背著娃娃一樣,背著「對方的苦」去解決問題,但是,當你學會用智慧的方法去幫助對方,並且對方真的有所成長時,他也會由衷地感謝你、佩服你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真的要別人的感謝跟佩服,而是當你對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你也才能夠真正去影響、幫助到更多人,你的心也才會比較輕鬆,不會被這麼多的「苦」抓住。

在人際關係裡,你會因此省掉很多不必要的力氣,看到一片更美的風景,更會發現每個人真的有他自己的一片天,原來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他們的精彩,你的視野會變得開闊,身心也會變得輕盈喔!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開放報名中!

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本書集結了章成禪師多年累積的文章精華,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老師將以不同的角度,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迎向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2025 年一月份起,隔週一上課,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粉絲專頁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10/13、10/27、11/10、11/24、12/8、12/22….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

(Visited 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