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僵硬】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地放鬆?

【肩頸痠痛、僵硬】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地放鬆?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的肩頸酸痛,可能是因為長時間在電腦前打字、滑手機太久所造成的,但其實,肩頸痠痛除了可能是姿勢不良,所造成的身體上的不適,也可能與我們的內在心理、情緒有相關喔!

如果你也是長期因為肩頸僵硬感到痛苦,請記得看到文章的最後,老師會與你分享可以如何舒緩肩頸僵硬的問題,讓你的身與心都能更輕鬆。

脈絡摘錄

你也有個「硬邦邦」的肩膀嗎?

你也有個「硬邦邦」的肩膀嗎?

Photo by Kelli McClintock on Unsplash

現在請先仔細感受看看你的肩膀,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肩膀有種僵硬、緊繃的感覺,而不只是偶爾會有那種「痠痛感」,那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身體纖維化」的狀態喔!

所謂的「纖維化」會讓我們的肩膀變得很沉重、很僵硬,摸起來就像有一塊東西卡在裡面的那種感覺,也許經過按摩會讓我們短暫地舒服一點,但沒多久後就又會恢復原狀。

長期下來,「纖維化」的問題也會延伸出現很多其他的身體狀況,例如:血壓可能會開始變得比較不穩定,或是秋天進入冬天換季時,脖子就會開始變得很痠痛,臉也會特別容易有熱熱的、漲紅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自己的肩膀會有纖維化的狀態出現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有種很奇妙的「代償作用」。舉例來說:當右手受傷沒有力氣時,我們的左手就會自然而然地挺身而出,負責一些原本屬於右手的功能,以減輕右手的負擔。

而肩頸酸痛的狀況則是,我們的肩膀可能因為需要長期挺住、支撐住,去承擔某些我們自己沒有發現的負擔與壓力,所以才會變得僵硬或是「纖維化」

接下來,老師想跟你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老師有個諮詢個案 H,有經常性的腰痠問題,經過多次的諮詢、探索,才發現這個痠痛是由整個背部與肩膀所引起的。當時,他的肩膀是已經纖維化的狀態,做過很多治療、復健都沒有顯著改善,甚至最後情況已經嚴重到連脖子都受到影響了,

其實像 H 這種肩膀「纖維化」的人並不是個案。他們大多有一種特質:內在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與信念,他們做事情會非常追求完美、承擔力也很強,但是這也會在無形之間為自己形成一個負擔、枷鎖,導致他們的肩膀會一直處於一種「挺」在那裡的狀態。

身體如果是已經累積出「不舒服的感覺」,很可能我們的內在有一顆更苦、更沉的心,沒有被瞭解與發現,而這背後的故事需要由我們自己去解開。

之後,H 透過幾次與老師的身體情緒釋放課、身體探索的諮詢過程,逐漸將心中那些結解開、釋放。神奇的是,他的肩膀慢慢地開始放鬆了,呼吸也因此變得順暢許多。

很多人可能覺得「肩頸酸痛是現在人的文明病,很普遍,不需要想太多」。然而,請不要小看肩膀的痠痛感喔,因為身體都是相互關聯的,局部的不適感也可能會延伸到我們的心、肺、手,或是腰…等其他部位喔!

如果我們因為長期挺住、支撐住,默默承擔了某些自己沒有發現的負擔與壓力,導致肩膀已經變得僵硬,甚至纖維化。也許你會想了解「事情要求完美與完整,希望事情的成果是好的」難道不好嗎?什麼樣才叫做「過度承擔」呢?

其實所謂的「過度承擔」的狀態,更具體來說:

  • 很多事情變成是「我來做、我來扛」的狀態。
  • 明明不是自己的事,但是剛好看到了,就會忍不住動手去做。

因為「過度承擔、追求完美的人」,常常因為看到別人做事「離離落落」、擔心對方沒有辦法順利完成事情,他的肩膀就已經不自覺變得緊繃,在一旁替他捏一把冷汗,覺得「與其等他自己完成,還不如我自己來做更安心」,所以,最後變成許多別人的事情,他都忍不住去幫忙。

即便他沒有自己插手協助,如果身邊的人不按照他們的安排做事,他就會因為那種「擔心事情不順利的緊繃感」,而有以下 2 種表現:

  • 情緒大暴走:憤怒地用指責的方式問對方「你怎麼這樣做事情?」
  • 碎碎念:個性相對溫和的人,就會用一直碎碎念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他的不滿。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其實這已經失去最初他們想去服務別人的好意了。

所以,如果你常常感覺到一種心情:明明我做了很多事,為什麼別人就是不接受我的好意?

這時候,也許你可以去試著、誠實地釐清自己做事情的動機:

  • 你是真的想去服務別人,讓別人有舒服的感受呢?
  • 還是因為看不慣別人的做事方式,而有所介入呢?

你扛的「責任」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你扛的「責任」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Photo by Marten Bjork on Unsplash

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

一個「過度負責」的人身邊,往往會有至少一個人沒有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這句話很直接,但也很真實唷!請你仔細觀察看看。老師也與你分享 3 個案例:

  • 在「家庭」中的過度負責

通常一些較年長的媽媽,會習慣性地覺得自己應該負責所有家事。

雖然她們為家裡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會同時讓她的丈夫、小孩變得不太會做家事,這是因為她將別人原本應該要學習的責任,也一併承擔了下來,因為不需要等到老公、小孩動手,媽媽就把事情完成了,進而導致身邊的人變得對這個家的維持,可能就比較沒有負責的心。

  • 在「職場」中的過度負責

在職場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當公司裡有一位能力很強、可以扛下所有壓力的主管時,他的下屬可能能力就相對沒有那麼強。

原因是,下屬們可能也就無意識地依賴主管,自己的能力也沒能去探索、去發揮出來,整體局面也就很容易變成是「部門只有主管一個人在衝」的感覺。這位能力很強、扛下所有壓力的主管,長期下來也會壓力很大、感覺工作上一切都「沒有靠自己不行」。

  • 與「朋友出遊時」的過度負責

另一個舉例則是,如果我是一個路痴,每一次出遊都依靠好朋友的認路能力。

那麼「我不會認路」這件事,也就不會因為常常旅行而有所成長,你的這位朋友也會因為每一次都 100% 負責帶路而感到有些壓力。

更好的版本是不是可以改成:我也練習安排景點、看地圖認路,和朋友出遊時,兩人可以輪流帶路,輪流欣賞沿途風光。這樣彼此都有個照應,我的能力會因為旅行而有所提升、朋友也因為有我的參與而更放鬆旅行,何樂而不為呢?

看完上面三個案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也有這種過度負責的心態,老師想請你在平常多問問自己:「這是我的責任嗎?現在的我,是不是在過度承擔別人該負擔的責任了呢?」

過度負責的人常常會有種「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身邊沒有人會做,所以只好我來做」的心念,我們會有種自己不得不撐起一切的感覺,但長期累積的壓力,其實是讓會我們的身體能量逐漸耗損,直到透支。

然而,另一方面,當我們把別人原本應該承擔的責任,扛到自己的身上時,除了會讓自己有雙倍的壓力與負擔,其實也會無意間讓別人減少了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喔!

說到這邊,你可能也會感到委屈:明明自己做了這麼多,到頭來卻又像是被說成剝奪了別人學習的機會。其實,老師想表達的心意是:這份重擔,你其實是可以放心交給那個真正該需要學習、面對的人的。

請相信宇宙間的力量,那位該學習、該面的人也會有其適切的緣分,陪伴他這一階段的成長的。你的放手,不是無情,反而是一份愛與信任。

當你放下了,不僅可以讓自己更輕鬆,也可以讓身邊的人有更多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成為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好隊友!

「太有責任感」的人,與家庭的連結關係

「太有責任感」的人,與家庭的連結關係

Photo by Xavier Mouton Photographie on Unsplash

也許你會好奇,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人養成「過度負責」、「太有責任感」的個性呢?這是天生的嗎?還是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原因可以從以下 2 種家庭情形說起:

  • 父親或母親有一方不負責任

有些人之所以會過度負責,其實是受到家人的影響,也許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或母親。

舉例來說,在電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當主角看到媽媽因為爸爸的不負責任,而感到痛苦時,他可能就會跟媽媽說:「媽媽,等我長大你依靠我就好,你不要管爸爸了,我可以負責照顧你。」這句台詞是不是也讓你有種熟悉感呢?

看電視的當下,我們可能只會覺得這個小孩子好懂事,會安慰媽媽說:「等我長大,我來養你。」

然而,這個孩子那種內心深處想要保護媽媽、照顧媽媽的心情,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容易形成「過度承擔責任」的狀態,因為他會想要成為媽媽的肩膀,也會覺得他應該要全權負責媽媽的生活起居,因此不容易發現其實他已經承擔了一些原不屬於他的責任。

  • 父母親有種「犧牲奉獻」的精神

另一種家庭狀況,則是爸爸、媽媽都非常地負責任,都為這個家付出很多,但是他們會不自覺地有種「阿信精神」,會為了這個家非常地犧牲,為了守護這個家而努力,卻也同時失去了自我。

這時候孩子在旁邊觀察時,就會有種心疼的感受,也因此會有種:「等我長大後,不論生活中遭遇的壓力或責任有多麼重大,我都應該自己扛起與消化,不要讓爸媽有更多的擔心。」

或是「我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就像個局外人一樣,對家裡的責任都不管不顧,都讓父母扛。」的想法,而這就會是從小養成、烙印在心中的信念。

如果你發現以上 2 種的家庭狀況有種熟悉感,而自己也是處於這種會不自覺「過度承擔」的狀態,那麼你也許可以好好地思考:

  • 我想要過這樣子的人生嗎?
  • 我還想要繼續扛著肩膀上這個不屬於我的重擔嗎?
  • 我想要改善肩膀僵硬的問題嗎?

換一個角度看,假如我們現在是父母親的角色了,那麼,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讓自己過得快樂,不要過得很犧牲呢?

老師在諮詢的過程中,也曾遇過很多人都有個困惑:「明明我出去玩、買東西、吃大餐都是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為什麼每次花錢的時候,都會莫名有種愧疚感,好像自己不應該這麼做,而且也不敢讓家人知道。」

即便有錢也不敢享樂,對「享樂」這件事情會有種莫名的愧疚感,其實是因為當我們有「犧牲型」的父母時,家人之間好像是在以「生命中的『苦』去連結感情的」。不知不覺間,讓人感覺彷彿「只有跟大家一樣過得很犧牲、很辛苦,才是合群的人」。

而當我們過得比較好的時候,可能就會聽到家人說:「我們都那麼節儉,你怎麼可以那麼奢侈?」或是「你怎麼可以那樣生活,都沒有想想看,以前我們是過什麼苦日子才撐到現在的?」

在這種「應該為家庭犧牲」的壓力下,我們就會更不好意思讓家人知道自己過得很好。

然而,可惜的是,也因為這樣,我們就更沒辦法把在外面獲得的新的成長、新的發現、或是生活中新的滋養,帶回到家庭中,讓整個家一起變好。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唷!

所以,雖然我們可能現在沒辦法改變家人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做一個讓自己可以生活得快樂的父母。

如何與「責任感很重」的人相處?

如何與「責任感很重」的人相處?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那麼,假如身邊的人屬於那種責任感很重、很緊繃的人,我們可以怎麼有智慧地跟他們相處呢?

其實,跟他們相處,我們不需要用指導的方式説:「欸,你這樣不會活得很累嗎?」,而是可以用一種更溫和的語氣,表達你的關心,也許你可以說:「記得不要讓自己太累了~其實你可以放下這些重擔,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讓別人來做的。」

相信收到你的幾次善意表現後,他們自己也會有所反思。

肩膀緊繃、壓力很大時,我們可以怎麼做?

肩膀緊繃、壓力很大時,我們可以怎麼做?

Photo by Sarah Brown on Unsplash

而當你又開始感覺到肩膀緊繃、壓力很大,或是肩膀緊繃到有點纖維化的狀態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做以下 3 個動作:

1. 早上、睡前做「這個」動作

首先,請先站起來,然後,讓手完全地放下來。這時候要仔細感覺,因為當我們的肩膀會更往下垂,所以,手掌那邊會有變重的感覺,這才是正確的。

如果你的手放下來的時候,不會覺得有變重,那就是代表你的肩膀還在用力喔!當你發現自己的肩膀還在用力時,你可以讓它再更放下來一點,就會感覺到手掌那邊就有變重的感覺,那就是做對了。

接著,你可以把頭往左邊慢慢地壓,耳朵去靠近你的肩膀,左邊的耳朵,去找左邊的肩膀,然後,很緩慢地呼吸三次「一、二、三」,然後慢慢地讓頭回正,接著換邊,右邊的耳朵去找右邊的肩膀,同樣停留「一、二、三」,緩緩的吸氣、緩緩的吐氣,然後頭再慢慢地回正。

這個動作在早上或是晚上睡前做都很好,請記得,你要很緩慢地把你的責任放下來,那些愧疚感、內疚感,還有責任感的情緒都會流過你的指尖,慢慢地釋放,當你會感覺到你的手腕,還有手關節變得更沉重的時候,就代表你做對了!

2. 請記得給自己溫暖

也許你的身邊有太多不負責任的人,為你帶來太多的情緒或是責任,所以請記得要給自己溫暖,你可以先搓熱手掌,然後把右手掌放在左肩膀,順著左肩膀、左手背,往下刷三次,右邊也是一樣的喔!記得兩邊都要做。

如果你是屬於血壓比較不穩定的人,或者是你覺得有種「事情好像都做不完」感覺的時候,可以趕快站起來做這個動作,然後你就會感覺到肩膀、手都會變得更放鬆。

3. 與自己的深入對話

最後,老師想要送給你的建議是:要更深層地與內在對話,更貼近自己的內心。

當你感覺到肩膀又開始在抽痛、痠痛、沉重感又上來的時候,要輕輕地、很溫柔地告訴自己這句話:

「我允許我自己犯錯,相對的,我也允許別人犯錯,而我不用再扛到那麼重的責任了!」

當你遇到很多不是你能承擔的事情,你又開始不自覺地有一種「我不得不」的心態的時候,請先做完以上這三個動作,做完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了,因為當你開始做這樣的身體練習後,你的身體會有更多的空間,你的頭腦也會有覺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也會把自己照顧得更好。

祝福你能夠將身體的緊繃與過多的「承擔」放下,讓自己更輕鬆!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開放報名中!

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本書集結了章成禪師多年累積的文章精華,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老師將以不同的角度,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迎向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2024 年一月份起,隔週一上課,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粉絲專頁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4/5/6、5/20、6/3、6/17、7/1、7/15、7/29….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

(Visited 2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