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看似冷漠的社會中,其實很多人都有願意幫助別人的心意,但是,也有許多人常常會種越幫越受傷的感覺,甚至到了最後,就會有一種「啊算了,乾脆不要幫忙好了,以免幫了人家,最後反而還被罵」。
另外,像是以助人為職業的人,例如:醫護人員,也許他們在看到一個病人反覆往返醫院,身體狀況也越來越糟,就會感到很挫折,或是當有醫療糾紛時,明明自己已經盡最大努力,卻還是被病患家屬指責,可能就會感到很無力。
可是,明明這個世界又是希望大家可以有更多善意的啊!
究竟該怎麼做,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到別人,又能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傷呢?
依據老師長時間觀察,通常這種「越幫忙,心越受傷」的人,大多會走向兩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
你會持續在生活中感到「越幫忙越無力」,也許你不是因為職責所在,而是本來就是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人,這時候你可能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會被貼上一個「標籤」,你的朋友可能就會習慣性地想「啊,如果有什麼問題,就去找XXX就好啦!他很熱心,會幫忙我的」。
每個人都有一顆「善」的心,所以,剛開始你可能也會為此感到很開心,但是,幫著、幫著,你可能就會感到有一點使不上力了,也會開始不自覺地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套用在一些不熟的人身上。
怎麼說呢?
有時候可能是你朋友的朋友有困難,然後,你的朋友可能就會直接問你說「我有個朋友遇到了XXX問題,該怎麼辦?」,但是,因為那個有困難的人跟你是不熟的,有時候你也沒跟人家收錢,你也不圖什麼,可能只是出自於好意,你就會把自己可能的做法跟對方分享。
結果,假如對方試了沒有用,或是反而造成了反效果,就反過來罵你,或者是覺得「你怎麼管那麼多」,這時候就會讓人很灰心,明明是好心幫人,結果好意反而被誤解了,或者還被罵、被怪罪了,有時候那種怪罪也不用對方明說,只要有一點點感覺到對方有點埋怨的心情,你就會感到很受傷了。
久而久之,你就可能會變成第二種狀態:
那就是你會覺得「還不如我過得自在就好,把自己照顧好就好,以後什麼事情都不要來問我!」。
其實,這裡面有一種很隱微的狀態,其實不知不覺間你的「自我」是正在被放大的,所以,之後很多事情的考量就會逐漸變得比較以自己為中心,再更嚴重一點,甚至會有種微微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意味開始出現了。
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對喔!只是會讓原本願意幫助別人的初衷,因為自己的受傷感、又不知道該如何調適,而默默轉變為自我中心的保護方式了,這樣的話,真的是很可惜。
如何掌控「自我」與「助人」的平衡?
現在,你可能會想:「那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幫人會越幫心越累,想過好自己的生活,卻又擔心過得太過自我」究竟該怎麼拿捏兩者之間的平衡呢?
老師想跟你分享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就是有這種「喜歡助人」的特質,他上了很多課程,也會很熱心地去幫助人,可是幫著、幫著,他就開始覺得:「我好累喔!這世人好難渡,怎麼大家都講不聽呢?明明我付出了那麼多努力,想拉別人一把,卻怎麼都拉不動」。
到最後他就想:「算了,我太累了,我要遠離這個城市,然後,顧好我自己,好好地做自己就好了」、「我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舒服、開心就好!」。
接著,他決定在一個半山腰開間小餐館,也因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不想特別做出名聲,所以也沒有特別打廣告,只等「有緣人」來吃就好。
也因為他是用這種「做得開心就好」的心態開餐廳,他就會想用一些比較好的食材、配料,不會去計較太多成本,漸漸地,顧客也開始口耳相傳,餐廳開始展露光芒、做出名氣了,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餐廳變得有名,就趕快調整人力、拉長營業時間,而是繼續維持他開餐廳的初衷。
從一開始,他的出發點就是想要「做自己」,所以,他往往會依照自己當下的心力狀況,隨性地決定那天店面要不要營業,也不會特別在網路上公告,也許這種做法在以前在剛開幕的時候還沒關係,可是,當餐廳做出名氣的時候,這樣的隨性,可能就會讓許多人特別開車上山白跑一趟,造成那些慕名而來的客人困擾。
他這麼做其實並沒有錯,但是,假如我們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也是在修煉自己,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樣的「隨性」中,再多加一個東西進來就好了,而這個東西就是「我的心中有別人,我可以稍微為別人多想一下」。
這並不是要你改變自己,只是要稍微調整一下做法就好了。如果能夠心裡感受到「有人人餓著肚子開車上來了,卻失望落空了、附近又沒有別的店家」的心情起落,而願意用更多一點的愛,更多一點細膩,或者是一個更體貼一點的角度,去處理這件事情,會不會也就有所不同了呢?
也許只是多一個步驟:在網路上公告,或者是有一個緩衝的時間,讓別人知道你哪天不會開店,其實這多一個小小的步驟,就有著多一份體貼哦!
三年前的他離群索居,比較像是「在學習著自己怎麼樣可以更自在,學習怎麼照顧好自己」,可是,三年後,他現在更懂得照顧自己,其實也默默地進化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了,也就是「學習如何在自在中,也照顧到其他人,卻不影響他照顧好自己」。
「助人之心」開始無力了,我該怎麼辦?
那假如今天我們沒有辦法像那位老闆一樣離群索居,只能生活在城市之中,但我們又再一次次的受傷,覺得自己的熱情已經有點透支了,該怎麼辦呢?
其實,你要知道,當你幫助的人越多的時候,你會獲得一樣無形的禮物唷!
那個禮物就是,你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以往所不熟悉的領域,當然剛開始你可能會感覺到有點吃力、挫折,總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但是,透過這些精進自己、幫助別人的過程,你會發現自己的敏銳度漸漸地提升,你的視野也會變得更加寬廣。
舉例來說:你的朋友跟你說她的先生外遇了,你可能就會很想幫她排解心情,剛開始可能是陪她去走走、散散心,但是,當你發現這麼做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時,你可能就會想幫她出一些主意。
然而,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因為你自己也沒結過婚啊,可能不清楚該如何經營一段婚姻,或是調整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也沒辦法給意見。
這時候的你就有了一個新的契機,可以透過這件事情去學習。你可以去詢問、了解那些已經結婚的人的想法,假如發生同樣的事情,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你開始去留意網路上別人分享關於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資訊,在理解、消化這些資訊後,不僅會讓你比較知道如何跟朋友聊聊,在尋找解答的過程中,你還會發現很多新的拼圖、新的可能性,會有很多新的資訊湧入你的世界,你也會因此拿掉很多的「自我」喔!
以前我們只會用既有的觀點去思考,因為受傷的是你的朋友,所以,就想幫她出出氣,或者是跟著她一起罵她先生,但是,有時候她可能聽到你的話,反而會被你刺傷,結果你就很倒霉地成為她的出氣筒。
但假如你為了幫助她,而去學習、多方參考婚姻可能的經營方式,也許你也會更知道「原來男女大不同」,原來男人跟女人思考的角度完全不同,你也可以提供給你朋友更多不同角度的觀點或建議。
我們常常會用自己最熟悉的處事方法建議別人,當你身體不舒服,有些人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叫你去運動就好了,開始節食就可以了;又或者,遇到人家夫妻吵架,就會建議其中一方,離家出走個兩天,你的另一半就會怕了…等等,感覺好像一個方式就可以打包解決所有問題。
但是,在嘗試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你的自我看法、自我的感覺,那些以往比較狹隘的角度就會消失了。
助人最快樂的是,當你有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去接觸你不熟悉的領域,而且還能夠幫助到別人的時候,你的內心就會越來越喜悅!
持續「微調」幫助你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身而為人,只要我們活在這個地球上,不論你在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論你是什麼年紀,請記得要隨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
即便你決定自己以後再也不幫助人,也覺得自己不是那種對於「助人」有滿腔熱忱的人,但是只要你願意保有學習的心,即便是照顧自己,你也會有很多地收穫: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隨時都在變化,你會學到照顧身體的方法、四季的細節、情緒的掌握等等。
人都要持續不斷地「微調」,這個「微調」包含學習,也包含反省,只要微調一點點,你看到的角度又會不一樣,再微調一點點,你看到的角度又不一樣,慢慢地,你就像是走在旋轉樓梯上一樣,轉著、轉著你就到更高的位置,看到更寬廣的世界了!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5/4/28、5/12、5/26、6/9、6/23….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專頁報名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