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志遠年過三十,身材壯碩,平時除了喜歡跑步,很少有其他休閒活動,也沒有什麼朋友,但他的臉上總是掛著靦腆的微笑。每次親戚要幫志遠介紹女朋友,他也只是微微一笑說:「我養不起,別害人家啦!」三番兩次的婉拒。
這半年來,志遠因為跑步導致膝蓋拉傷,唯一的興趣被迫中斷,而他的媽媽因為長期有與我進行一對一諮詢,所以,她就陪志遠來找我,希望我幫忙看看兒子膝蓋的狀況,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協助他,早日恢復健康。
膝蓋拉傷,是很直接的身體表徵。
一開始,我先幫志遠做簡單的身體釋放,在釋放的過程中,我可以感覺到他緊實的肌肉裡似乎隱藏著一種憤怒的情緒,從這個發現繼續延伸,我開始慢慢地與他聊天,聊聊關於他的家庭。
志遠開始敘述父母在他心中的關係、形象和感覺……
志遠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好,彼此很少交談,只有在吵架的時候,才會看著對方的臉。自他有記憶以來,父親就不曾拿錢出來養家,母親是位堅強又好勝的人,所以,也從不開口跟他父親要錢。
然而,志遠也不知道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他的母親從一個家庭主婦,變成一間麵攤店的老闆。他說母親雖然很辛苦,但是,從沒讓他們三個孩子餓過肚子。
在家裡三個小孩之中,志遠排行老大,底下還有兩個妹妹。妹妹們各自在高中、大學時就離家住校;而志遠從小與母親的感情最好,除了當兵時期有短暫離家,之後就不曾離開母親。
他的父親是公務人員,上下班時間很正常,假日也有自己的生活,即便放假,也不會去麵攤幫忙;反觀母親,忙著開麵店、賺錢養家,哪有假日可以休息。
漸漸地,生活在這個家的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心事與壓力。
這樣壓抑的家庭氣氛,讓兩個妹妹能躲就躲,畢業後很快就結婚、搬出去住了。而此時「結婚」彷彿讓她們有更正當的理由,可以逃離這個家。
自從妹妹嫁人後,五層樓高的透天厝只剩父親、母親與自己,家中的氣氛變得更加冷清。他也擔心如果自己又離開家的話,誰能幫媽媽的忙?
志遠提起母親時,語氣中總是難掩心疼與不捨,當然,也有份不滿在其中。因為從小知道媽媽的辛苦,知道媽媽有多麼愛他、替他著想,但是又加上父親與母親的關係如此疏遠,不知不覺間讓他覺得自己更不能離開母親身邊。
志遠與母親關係本來就很緊密,而這樣的情感,在某一次偶然的事件之後,更加深刻了……
事情發生在志遠讀大學的時候。
有天,志遠回到家,發現家裡被翻得凌亂不堪,他驚覺不對勁,覺得應該是遇到小偷了,於是,他趕緊到麵攤通知母親家裡被偷了。
母親聽了神色慌張,急忙地回到家裡,一進門就直奔廚房,非常著急地翻找著在舊櫃子底下堆滿雜物的角落,直到摸到了一包東西,才終於鬆了口氣。
那是一包用舊報紙和塑膠袋包著的不起眼的東西,當時志遠詢問母親:「這是什麼?」。
母親跟他說:「我打了一條項鍊、兩條手鍊和兩個戒指,是要給你以後娶某(台語:娶老婆)用的,這間厝還是你爸的名字,你娶某你老爸就要把你趕出去,所以,我一有錢就存起來打金子。」聽到這是母親省吃儉用、暗自準備給他的金飾,他難掩激動地流下淚水。
這時,父親剛好從外面走進來,志遠很快地收起眼角的淚水,示意母親趕快藏好,兩人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志遠,你打電話報個警,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丟掉,房間也記得整理整理。」母親當時這麼叮嚀他。
接近晚餐時間,母親又飛速地騎著車到麵攤去做生意,剛才在廚房那番話,還在志遠的心裡隱隱發酵。
他忿忿地說著這段故事,當時他轉頭看到父親一副無關緊要的臉,真的很想一拳揍下去。但是,一想到母親,只好將這股氣忍下。
回到房間,看到東西被翻得亂七八糟,就像當時他的心情寫照,感到心煩意亂,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整理。
所以,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每次只要因為父母之間的事情,而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就會到隔壁小學去跑步,讓自己可以恢復平靜。只有不斷往前跑,才不會被淚水淹沒,也讓志遠暫時從家裡抽身。
接著,我們聊到志遠大學畢業後。
畢業後的志遠先去當兵,當完兵後在家不遠的地方,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週休二日,偶爾加加班,其他時間就在麵攤幫忙母親。
至於跟父親的關係呢?
志遠跟父親的關係一直是疏離的,從小他就覺得父親不像男人,都沒有照顧自己的妻小,打從心裡非常地唾棄他,也不願意跟父親有過多互動。
雖然與父親同住屋簷下,但他們的關係比起家人,更像室友。
在這幢五層樓的透天厝中,母親獨住二樓,父親住三樓,他住在四樓,五樓則是神明廳。
三人共用客廳、廚房。但冰箱只有一台,父親若買東西回來,沒有他的允許大家都不能吃。久而久之,他們也習慣父親買的東西只能他自己吃,小孩都只吃母親買的。
說到這裡時,志遠忍不住嘆了口氣,在回想的過程中,他整個胸口肌肉變得很緊繃。
我接著詢問志遠,在家裡有沒有什麼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可以多聊一些跟父親有關的記憶,他思索半晌,緩緩道出這躍入腦海的事件……
平常志遠工作的薪水都是直接轉到銀行帳戶裡,銀行存摺則鎖在自己的抽屜,怕母親臨時要用錢,所以,他把印章交給母親保管,也跟母親說了放抽屜鑰匙的位置,但母親不曾開過他的抽屜。
可是,有天下班,當他回到家準備換衣服到麵攤幫忙,卻察覺到房間好像有人翻動過。接著,他打開抽屜,發現自己的存摺也被翻過。
到了麵攤,他跟母親說這件事,母親不發一語,直接騎機車衝回家。幾年前家裡遭小偷,母親著急的影像又在眼前重現。
回到家,母親趕緊查看志遠的印章,好險還在。
他們環視家裡四周,都沒有被破壞的痕跡,不像是小偷闖入。但是,當母親到廚房那堆滿雜物的角落查找,想找出那包她從年輕時就省吃儉用,要存給兒子的「老婆本」時,卻發現那些金銀首飾都不翼而飛了!
母親感到非常心痛與不捨,馬上質問父親,只是兩人除了不斷地吵架、懷疑、辯解,仍舊沒有答案。
既然家裡只有志遠、母親與父親,會是誰拿走首飾呢?雖然心有懷疑,但也只是懷疑。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大約過了一個月,志遠在父親的房門邊發現一樣東西。
他在父親的房門邊看到一支遺落的鑰匙,撿起來一看,不就是他抽屜的鑰匙嗎?為了謹慎起見,他特意拿出了自己的鑰匙比對,果真一模一樣,是他鎖著存摺抽屜的那把鑰匙!
志遠將此景與不翼而飛的首飾連結,頓時明白一切,只是他不懂父親為何要這樣做,為什麼要打一支一模一樣的鑰匙,難道只是為了確定他有多少存款嗎?
這一個月來,母親的懊惱全寫在臉上,甚至到了半夜他都還看到母親因為失眠在客廳看電視。
他知道母親是為了那包從小時候就幫他存的「老婆本」沒了在心煩,因為那是她的精神寄託。
母親的這份心意不僅是對兒子的一種寄望、一種祝福,也是一種自己不願向命運低頭的動力,更是對兒子的一種虧欠。因為丈夫在兩個女兒結婚時各給了 30 萬,但是,兒子「免談」。
志遠本就不期待從父親身上得到任何物質與金錢,父親在他心裡,一直是欠缺的,沒辦法從他身上感受到一點父愛。
原本兩人關係就疏離,父親對小孩之間不公平的對待,讓人感到有點無情、心寒,再加上志遠發現父親鬼鬼祟祟的行為,讓他的心中產生了極大的憤怒。
夫妻之間緊繃的關係,延伸變成了親子間的痛、家庭的傷。志遠從小看著辛苦的母親,因而對父親貼上了無數的標籤:不負責任、自私、愛錢…每貼上一張標籤,對父親就產生了更多的情緒,導致自己一直在受傷、怨懟中過日子。
究竟該怎麼找到出口呢?
志遠一步步從心中將這些貼在父親身上的標籤撕掉,重新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他也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不一定懂得可以怎麼做一位更好的父親,他逐漸收回了針對父親許多「應該(怎麼做)」的沉重觀點,漸漸地走出背負家庭壓力的關係,給自己更輕盈、豐盛的未來!
如果你也有積累的緊繃情緒、莫名地壓力、身體的疼痛,像是一個隱形的包袱在自己身上,歡迎你來參加「讓情緒流動、讓身心更新《一日工作坊》」,給自己過去的情緒有空間去流動,去清理自己的「情緒下水道」,同時也學習一些智慧的方法,在日常裡能夠照顧自己的身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