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正義行事,為什麼生活中常常會「看不慣」?

一輩子正義行事,為什麼生活中常常會「看不慣」?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前段時間總統大選,我們在各大媒體及網路看到選舉相關的新聞訊息,尤其是電視上的名嘴,常常會有種習慣,就是「看不慣別人做事情的方式」。

這讓老師想到章成禪師的一本書《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書中剛好有提到這個狀況:當人們常常看不慣別人的舉動時,會讓他們的內在產生一個印記,而這個印記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這篇文章老師想與你聊聊,為什麼有些人常常會看不慣別人,不論是看不慣別人的態度、做事方式,究竟這對他們的身心、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呢?

脈絡摘錄

常常「看不慣別人」,身心會怎麼樣?

常常「看不慣別人」,身心會怎麼樣?

Photo by Maayan Nemanov on Unsplash

為什麼這種「看不慣別人」的狀態也會影響到自己呢?

其實是因為人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連我們自己都很難改變自己了,更何況是改變別人?

所以常常有許多「看不慣」的人,會以為自己是路見不平:「我只是覺得他這麼做不行」、「我覺得他這麼做不對」,卻一直沒辦法改變對方,這種想管別人又管不了的狀態,就會在他們心中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的感受與印記。

而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也會在身體狀態上體現:

  • 身體外部:背部微拱、腰部前傾、腳部偏瘦

一個喜歡挑戰問題與指點別人的人,內在通常會有種:「我這麼做是為你好」的想法,比較容易在向別人表達時比手畫腳。這樣的人背部(心臟後面那塊)會比較硬,而且稍微拱起一點,但也不到駝背。

腰部則會略為前傾,去支持他們觀察別人、糾正別人的能量,這種姿勢就會有點像是種「挑戰者」的狀態,因為隨時要化身正義使者,去糾正並指出那些他們認為不正義、不應該出現的問題。

但是也因為心中累積了太多意見,又有「無法改變別人」的無力感,背部也就漸漸累積出一種塞住的感覺。

另外,也因為他們需要將全身能量,都集中用來支持上半身指揮別人的能量,透過他們的聲音、手勢,增加指揮的氣勢,所以他們的下半身能量會偏弱,腳也很容易會比較瘦。

  • 身體內部:心臟、血壓問題

除了身體外部的改變,比較危險的是心臟及血壓的不平衡問題。

因為容易看不慣別人行事的人,他們的心臟與血管常常處於一種戒備狀態,常常是「一有風吹草動,就要有所動作」。

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肢體神經的失衡,這時候人就比較容易冒汗,而這種冒汗不是因為天氣太熱導致,而是與神經的平衡有關喔!

但是,其實這些「容易看不慣」的人也未必有意識到自己有這種現象,他們大多是會覺得:「我只是好意提醒你」、「我不是看不慣你的作為,只是想給一些建議」…等,有種苦口婆心的感覺。

可是這樣久了,他們也會有種感嘆:「好人真難做」。

雖然覺得全世界都在跟他們唱反調,讓他感覺「為什麼大家都講不聽呢?」,但是他一方面又會忍不住給予別人建議或指點。常常處於這兩種心情之間的他,心中就會有種很深的無力感,但自己又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他們那些深夜裡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來的、很深的無力感,其實就源自於他們的個性、脾氣與想法的堆疊。

如何改善常常「看不慣別人」的狀況?

如何改善常常「看不慣別人」的狀況?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容易看不慣別人的人,也沒關係,請繼續看下去。

因為通常如果你是處於這個狀態,是很難覺察到自己是常常會去糾正別人的,所以老師會建議不妨從身體的覺察開始做起,觀察自己的身形是否有前面提及的狀態。

除此之外,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想去糾正別人、想要給予他人意見的時候,所以以下改善「看不慣他人」的方法,希望也能讓你有所收穫。

  • 自我提問

當你看不慣別人,想要去糾正他人的時候,請靜下心去觀察這一件事:

「別人沒有用我的方法去做,是真的錯了嗎?」

當我們願意去思考這句話時,心中就會比較有緩衝的空間,而不會讓自己處於一個對立、反對的方式去看事情,甚至是讓自己的觀點成了事情的全面。

我們可以刻意地去觀察別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是不是一樣能有所進展呢?漸漸地,也就不會這麼快為一件事情下定論,也不會這麼快地去談論對錯了。

當你做到這一步時,老師要恭喜你已經成功一半囉!

當我們看到別人不一定要依照自己的做事方式也能成功時,就會看到更多處理事情的可能性,那麼我們自己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收穫。

舉例來說:

以婆媳為例,當兩個人同時在廚房中做事時,會因思考和習慣的不同。

媳婦因為覺得時間很寶貴,所以她的動作會比較快,在煮飯時可能習慣先把一些髒的碗盤、廚具集中在一邊,等到煮完飯後再一起清洗。

而婆婆可能是只要用完一個髒盤子,就會先洗起來,接下來用了一副筷子後,就再立刻把筷子洗乾淨。

從這邊我們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假如這時候媳婦總是覺得:「婆婆真的是很龜毛,還不如用我的方式一次洗完比較快。」或是婆婆想著:「哎唷,你怎麼都教不會,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的」。

如果是這樣的角度思考,我們就會很容易直接以自己的視角,去為別人貼上標籤,只顧著想要改變對方,尤其這個對象還是我們最親近的家人。

但她們其實可以用一種更有智慧的方式思考:「為什麼婆婆 / 媳婦要這麼做呢?」

也許媳婦會發現原來像婆婆這樣隨時整理,也可以讓工作台、洗手台隨時保持乾淨,盛菜的時候自然也會想把菜擺得更整齊一些。突然也就有了餘裕感,能夠擺盤、佈置餐桌,享受一頓美好的晚餐。

反之,也許婆婆也會發現,原來像是媳婦這樣煮完飯才一次洗碗,可以在孩子們肚子餓的時候快速準備好晚餐。加上,因為一次性洗碗,所以還可以煮完飯後,專注地一個一個碗洗好、收好。

拋開印記後,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拋開印記後,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Photo by ckturistando on Unsplash

當我們開始練習自我提問後,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去處理事情,身體也不會常常處於「火燒屋」的感覺,彷彿一遇到事情就馬上神經緊繃、身體發熱,時時準備對外應對的感覺。

比如說:一下班,打開電視看到電視中的名嘴,就馬上覺得:「哇!這個人怎麼這樣?」、「他穿的衣服怎麼這麼__?」、「這個人怎麼這樣說話?」等等。

也就是說,當你的心情比較不會隨著別人的一舉一動而受到影響時,那種「看不慣別人」的印記,也就不會再影響到自己的生命了。

當我們的身心平和下來後,我們的神經也會變得平和,這一點一滴的調整其實就是「養生」,養生不只是時令進補,而是在日常中給自己多一點點空間,這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如果等身體出狀況了才意識到就會有點可惜。

當我們這樣練習久了之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不會再那麼地絕對,說話也不會那麼銳利,「慈眉善目」的能量就會慢慢出來了,會有種放鬆的感覺。

人放鬆下來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自己。因為我們不再會覺得「只能走眼前這條路」,反而會感覺到另一條路也可以,這就是所謂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喔!

當你的心鬆綁了,你也會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都有出路,而且出路不只是一條,如此思考的你,那一步一步向前邁進的人生也會走得踏實又愉快。

這是因為在我們新的意識中,不再被固有的印記充滿,而是能看見更多新的選擇、新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

如果是家族企業,家長可能會希望孩子接班,傳承自己的工作與事業,如果以家長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我都已經幫你打下半片江山,還有什麼工作比這個更好?」彷彿覺得孩子除了接手家族企業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但是,真的有這麼絕對嗎?其實也不一定呀!

你可以試想看看:當我們心中有著「非得一定要這麼做」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感覺比較僵硬,沒辦法變得柔軟,血管也會比較沒有彈性。

因此,如果我們願意改變固有的想法,也才會感受到身體的放鬆。

這些「看不慣」看似好像都是針對別人、好像都是向著外在的人事物,但其實這些觀點也會因此讓「自己對人生的想像」卡住,而你還毫不自知喔!

所以,讓我們一起放下「人生中那些看不慣」吧!人生會變得更加開闊、美好的。

【同場加映】如果老師沒有講解到「我有的徵狀」,怎麼辦呢?

【同場加映】如果老師沒有講解到「我有的徵狀」,怎麼辦呢?

Photo by Magnet.me on Unsplash

老師的文章中探討到許多不同狀況,以及不一樣的情緒反應,收到許多回饋:「這說的就是我啊!」、「我也有這個困擾!」、「這篇超有共鳴!」,當然也會有時候覺得這些情緒或狀況好像與自己無關。

我們也會收到一些提問:

身體和情緒的症狀,是不是只針對自己的問題去解決就可以了呢?

假如老師提及的問題,我在生活中沒遇到,這些內容也會對我的人生有幫助嗎?

老師很真誠地想與你分享:

其實,我們人生中很多卡住、無法轉動的地方,或是説會造成我們的生活起起伏伏的地方,都是來自於那些「我們學不會(或是尚未學會)的事情」,甚至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會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會因此受困,就是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去解決。

所以,假如今天看到的內容你覺得不符合現在的狀態,覺得自己現在沒有個問題,老師還是會建議你可以多多了解,把這些身心的智慧存進腦中的資料庫中,因為當我們遇到突發問題,手忙腳亂的時候,這些平時學到的內容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些身體、情緒的智慧,會在人生那些顛簸的路上給你帶來一份平安。

假如我們平常都只學自己需要的,人會因此容易產生盲點,因為通常讓我們生活感到卡卡的東西,都是一些我們不喜歡、不熟悉、無法預估的事情,像上面文章提及的「常常看不慣別人」的狀態,即便你自己並不會常常看不慣他人,但是明白了其中的緣起和結果,你也會因此「更有覺」。

你在往後對於事情的判斷,也會多留一份空間、多有一份覺察,去觀察「這個人和我的處理方式不同,為什麼呢?結果又有什麼不同?」

如此一來,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在時時「培養更寬闊的視野與能力」了,未來,即便有「看不慣」的情境,你也能變得比較有創意,找到事情更多的解法。

這邊有個小故事,讓我們以「鱈魚」為例吧!

在台灣,我們可能會認為「鱈魚」只要用蒸的就是好吃,但假如有一天我們在外面吃到煎的鱈魚,發現原來只要外面裹上粉的話,鱈魚吃起來就會變得外 Q 內軟,這時候我們也可以多花一分心思去觀察別人烹調鱈魚的方式。為什麼他這樣煎鱈魚,鱈魚卻不會碎掉呢?

也許哪一天在別間店又發現「哇!原來鱈魚把他弄碎,做成像可樂餅的樣子也很好吃!」這時候不只創意會變得更多,生活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多。

說到對於鱈魚的觀察,你知道嗎?其實,在美國鱈魚是比牛排還要貴的,在美國東岸居住的華人,即便平時會買很好的草飼牛肉,但是鱈魚卻是幾十年來只買過一次,因為實在太貴了,比螃蟹還更貴。

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可能平常不會感受到,但是當我們打開心多去觀察,會發現我們的富裕和豐盛(比如說:我們能用實惠的價格買到鱈魚,而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這卻是「錢也難買到」的美事一件)。

當我們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觀察,願意打開更多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時,生活會變得有趣,你也會變成一個更靈巧的人,比起跟一個比較死板的人相處,相信大家也會更喜歡跟靈巧、活潑的人在一起。甚至是原本一場可能無趣的聚會,也會因為一位靈巧、活潑的人參加而變得有趣。

這種「靈巧」的特質會給我們帶來很輕盈歡快的魅力唷!

【同場加映】要累積多少小小的改變,我的人生才會變好?

【同場加映】要累積多少小小的改變,我的人生才會變好?

Photo by Xavier Mouton Photographie on Unsplash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一些調整,知道自己要開始行動,也知道細節很重要,但同時也會覺得好難持之以恆地改變,老師之前也有反覆提醒大家「累積」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累積這些小小的改變與調整。

但是,難免心中會有疑問:「我的人生究竟還要多久才會變好?」

如果我們一直冒出這些想法時,該怎麼辦呢?

處處在學習的人,可能會希望未來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個日期的保障,但其實人生很長,也很短,假如你把每次的學習都當成是在過關,這樣就會比較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完成。

反之,如果你是抱持著希望很快看到結果、希望很快地看到成效,這樣反而是危險的喔!因為只顧著求快的話,失敗的機率就會變高。

以投資為例,假如你想趕快賺到一桶金,想要以最快的方式賺到這麼多錢,那麼就必須要承擔投資可能不一定會賺錢的高風險。

而以減肥為例,假如你想以最快的方式瘦身,那麼你可能會選擇節食,但是可能過了一個禮拜受不了,就又開始暴飲暴食,反而復胖更快、甚至更多。

所以,我們在人生中,尤其是學習的時候,不僅僅是學習一個知識,也是在堆疊自己的智慧。

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非常有福氣,任何的「知識」學習,我們都可以 Google 搜尋一下就有了,但「人生智慧」卻是沒辦法上網輕易找到的。

「人生智慧」是需要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去陪伴自己,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擦出火花。「智慧」是跟你人生的沈澱、撞擊、以及與你內在的謀和開展出來的,這才是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有一天當我們回頭看,才會發現:「哇!原來我已經改變了這麼多」,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一大步了。

這邊也很開心地想與大家分享,老師現在有開讀書會了。

針對章成禪師《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書中,一些很實際的面向去討論,在讀書會中,大家可以針對自己很有共鳴、或是有聯想到的問題直接跟老師提問,讓我們可以更直接地面對面互動,也可以幫助你變得越發靈巧快樂,關於讀書會的資訊,歡迎參考下方喔!

祝福你,有個美好順利的一天!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開放報名中!

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本書集結了章成禪師多年累積的文章精華,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老師將以不同的角度,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迎向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2024 年一月份起,隔週一上課,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粉絲專頁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4/1/29、2/5、2/26、3/11、3/25、4/8、4/22….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

(Visited 51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