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工作中能遇到好主管、負責任的上司,是件讓人感到安心又幸運的事情,但我們也可能會遇到那些「明明不做事卻受老闆喜愛」、「出事下屬扛」的主管,甚至,如果你進入的是家族企業,主管階層也可能有好幾位老闆的家人。
這時候難免會讓人感到不公平,久而久之,這種不開心的心情,就會讓上班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我們又無法與公司反應,就算真的反應了,也擔心不見得能夠改善與主管的互動方式。
那麼,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這樣的主管,除了選擇離職,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我們的職場生活?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真正自在地與這種主管相處呢?
在沒有主管的群組裡,常常可以看到別的同事在抱怨主管,或是面對看不慣的主管作為,偶爾自己也忍不住與同事一起討論。其實,在一個合理範圍內的發牢騷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讓情緒流動的方式之一喔!
我們其實都清楚,「批評」沒辦法讓我們有更多的成長機會,這對我們並沒有好處,但適當的情緒抒發,對於我們而言是件好事。
因此我們要先學會了解自己,學會分辨自己是在「單純地在抱怨、發牢騷」,還是真的在「批評對方」,才能更好地調整我們的狀態。
這邊想請你自我檢視一下,你是屬於上述的哪一種呢?
如果一直停留在批評,就要注意了!小心別讓批評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無法有成長到另一個層次的機會。
會這麼提醒是因為,隨著我們的一層層說明,你會明白,當我們心中沒有「批評之心」,才能更有餘韻地去以更多角度看待我們的主管,也才能對我們的生命有所收穫喔!
其實,即便是日常的抱怨完以後,我們還是要記得回歸到自己身上,問問看自己:「如果主管真的都那麼廢的話,為什麼他可以當主管?」
我們可以說:「他是好運,因為巴結老闆,而受到賞識」,或是「這間公司很爛,所以隨便找個人來當主管」……等,但其實,也許這位主管真的有一些我們沒看到的「隱藏特質」喔!
真實故事!老董事長的秘密人設
以下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實際案例:
我認識一位白手起家的老董事長,因適逢退休年齡,有意交棒給新的接班人。
但在交接期間,大部分公司裡的老員工還是會比較依賴老董事長的決策,所以他會刻意減少進辦公室的頻率,偶爾會協助確認公司的重大政策與較大筆的資金動用。其餘時間,他大多都是用來打高爾夫球,或是在辦公室裡泡茶、喝咖啡。
這些作為,在一個新進的員工眼裡,也就成了「董事長為什麼什麼事都不做?只知道泡茶、聊天、打高爾夫?」也很可能在心裡就此認定:這位董事長賺了很多錢,然後就每天爽爽過日子。
但是,當我們以第三者的視角去理解這位董事長,我們便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一個新進員工沒有發現的「隱藏特質」,那就是「他傳承的心胸與智慧」。
以他的歲數而言,他其實是可以繼續工作的,但是他也清楚,公司要能延續下去勢必需要一位新一代的的接班人,然而順利接軌需要時間,所以他選擇退居幕後,即便進公司也是刻意從事泡茶喝咖啡等閒事。這一切都是為了從旁協助接班人熟悉新職位,對外顧及了接班人的面子、對內也穩定公司資深員工的心理,一切放權的同時,唯有在適當的時候「輔助」接班人的重大決策罷了。
這樣一來,不僅在公司內部樹立了年輕接班人的權威,同時也給予這位接班人更多磨練,並增強其信心,以利公司往後的長久經營。
你會發現:同樣的一件事,當我們僅看到表象,而沒有深入研究,很可能就會忘了去思考「當初這位董事長創業艱辛,成功又並非一簇可及,難道這位董事長真的就是每天來公司閒晃?有沒有可能有其他用意呢?」如若我們少了這層觀察&好奇心,那麼這背後的故事,也就會被我們輕輕幾句「老董事長就是很廢~」的評語帶過,我們的片面認知或許也就忽略了其中可以學習的更多層次。
因此,假設你也遇到了一位「不做事」的主管,也許可以嘗試著「把他當成一本無字天書」來研究,帶著好奇心去理解這個人,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如何降低會議上的「翻白眼」情緒呢?
發掘一個人的特質需要長時間觀察,但是當我們無意間被主管的一句話激怒時,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情緒,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以開會為例:
主管在會議中突然提出了一個讓你覺得很白目的問題或是建議,即便心中怒火中燒、想大大翻白眼,卻還是必須忍住,耐著性子回覆對方,這種情況只會讓我們覺得上班好痛苦。
面對這種問題,或許你可以透過以下兩個階段,真正體察到主管的心思:
情緒抒發| 5 個步驟讓自己快速冷靜
由於過於急躁的情緒表現,會讓我們少了轉化情緒的空間。然而,面對一生中需要待 30-50 年的職場環境,我們需要培養的是「轉化的能力」。
因為在事發當下,情緒是很有張力的、也是無法有別的思緒的。換句話說,情緒高漲時的我們,思緒是完全被情緒帶著走的,無法有別的「空間」去思考。
因此,這樣的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先轉換情緒(把情緒淡化,或幽默化),因而我們才有「心理空間」去進行下一步驟。
洞察語意|讓溝通交流更順暢
透過上述 5 個步驟練習以後,你會發現負面的情緒會被淡化或轉化許多…..這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應變。你可以選擇:
1. 「重新反思主管的提問與建議」,也許其中有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
2. 「複述」你所理解的意思與脈絡,也許主管想表達的跟我們所接受到的是不同的。
3. 冷靜後,你可以選擇採取任何行動去釐清,這樣才能察覺出對方真正的意涵。
那些主管們,一定擁有的一項優點
即便我們認為主管真的就像豬頭一樣,他也有一個聰明之處是我們無法否認的:那就是他「識人的目光」,因為他看見了我們的才華而選擇錄用我們,如果大家都不比主管聰明,那麼他何必花錢請我們去工作呢?
正因為我們身上有著他所不擅長之處,所以我們才會成為他的同事,不是嗎?也許我們真的在某一部分是比主管想得更加細膩,更有解決的能力,因此,他才會提出讓我們覺得「不應該被提出」的問題。
如果你能夠往這個角度去思考時,不論你是「重新認可自己的價值」,亦或是「對公司內部有更多觀察」,這些新的角度都讓我們能夠從一個「覺得主管很廢」的情緒迴圈中跳脫,讓我們真正客觀地去「觀察」這個世界!
讓職場更順遂的一大關鍵:理念之心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會好奇:除了這些更廣的觀察,我還能做什麼讓職涯更順遂呢?
靜如老師分享:其實關鍵在於你的理念!理念會影響你的職涯順遂與否。
所謂的「理念」不是指公司的創辦宗旨,而是我們每個人「做事的理念」。
而理念並不是指一個人的個人特質,不是指性格上的任何特質(耐心、毅力、善良等等)。
「理念」是一份心意,這份心意會去思考「做這件事情,對對方有沒有好處?」、「做好這個專案,會不會對公司有所幫助?」。
而這些心意、這些想法為什麼被稱為是「理念」呢?
原因是:它們都從『願意對(除了自己以外)更大群體、整體的貢獻之心』而來。
「理念」會讓我們擴大格局,有意願去多方設想,貼心細膩之處也能夠越發到位,因為有心,所以在貢獻的過程當中,能力也自然能夠提升上來。
或許,你會心想:「可是我又不是主管,為什麼要去管這些事情?」
因為,事實上當我們以這種角度思考、去做事情時,不論是對於整體的貢獻,或是自己的職涯都會有很大的加分!
由於帶著這種「貢獻多一點」的心,會讓我們更願意深入觀察整個團隊的需求,也會想改良工作流程,讓整件事情的成果變得更好。
「理念」的心很特別,因為是一份願意為整體貢獻的心意,因此在求好的同時,你是有人情溫度的,在進步的同時,你也有心體察同事、彈性調整。這與一昧追求個人升遷的進步動力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在主管的眼中,你也會變得跟其他同事不一樣,逐漸獲得更多的契機,也許是公司內部的升職,也許是其他公司的挖角。
真實故事!一躍「跳級升遷」的奇蹟
這邊也想跟你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老師的一個諮詢個案是公司的「主任」,他們公司的職位階級分別是:老闆 > 總經理 > 區經理 > 副理 > 主任,而這個主任的主管,也就是公司的「副理」,就是個「別人眼中不做事」的類型,但他很會做人,也會將自己打扮地很得體,所以他的客戶緣很好。
但是,每當他從客戶那邊拿到訂單後,剩下的雜事就會丟給主任去做、去收尾,主任一直都腳踏實地的忙碌著,也沒有想太多,然而那個主任底下的員工卻都苦不堪言,因為業績都被副理拿走了,剩下的工作卻都是交給主任跟他下面的團隊去做。
而因為這位主任屬於腳踏實地的類型,面對這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工作雖然也會略有怨言,但是他還是會將客戶服務地很好,把這些瑣事都很好、很順利地完成了,因為他知道如果將客戶服務好了,不論是對團隊、或是對公司而言都是好事。
隨著時間推進,主任甚至也開始接下一些就連副理都覺得難纏、難搞的客戶。主任都成功一一處理下來了。
突然,有一天副理的家中由於出現了一些狀況,而被迫離職,同時間,剛好公司調整了內部體制、人事有很大的變動,而這位主任也就一躍而升成為了區經理。他下面的員工也都很為他開心,開心這位任勞任怨的「好主管」,努力付出終於獲得了回報!給予他很大的支持。
而在後續的時光裡,主任這才慢慢得知,原來總經理一直在默默觀察著底下的「區經理」、「副理們」以及「主任們」。甚至因為注意到這位主任的工作心態,還特別派人來多加觀察他的為人處世,由於他默默受到了總經理的認可,這也才有了後來看似突然的「跳級升遷」。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此刻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為未來鋪路的。
從主管的特質中,找到讓自己進步的關鍵
即便我們不喜歡自己的主管,也要去思考「他成功的理由是什麼?」,因為當我們只是一心想證明自己比主管更優秀時,那樣的證明之心,是看不見自己的盲點的。
要知道,能力再好的人,也都不是全能。不論我們能力多好,也會有自己看不到的盲點。而自己的「盲點」,要藉由「對主管、同事的觀察」上發覺。
舉例來說:
有一個員工,自認為公司沒辦法栽培自己,但他認為以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做到更好、做到更高職位的,因此他心有不甘,一直想證明公司的決策是錯的,公司不懂得識別人才,覺得是公司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因此而決定出走創業!
然而,當他真的獨自創業做了老闆,卻莫名其妙多次面臨被員工出賣機密的困境。
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他回顧反思自己的「盲點」,發現自己為了證明自己很厲害,所以,只要是來應徵的人「學歷背景很好」或是「很會表達自己的厲害」就會受他錄用,少了很多對於面試者其他層面的觀察。
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他不夠圓融」,也就是,他對於周遭人事物的觀察是淺薄的。而「會不夠圓融」也是因為自己一心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我們把自我放到太大的時候,盲點也被同步擴大了。
「一直想證明自己很厲害,你的路就會比較坎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能力很好沒錯,但是能力很好未必看得見自己的盲點。
當我們在公司上班時,公司就是一層保護傘保護著我們,有許多事,我們的主管、老闆早就幫我們屏蔽處理掉了。
而公司上班內部的互動與相處,其實我們也可以在其中看到很多正反面的教材,或許從「討厭的主管、同事身上」就能慢慢覺察,發現自己的盲點。即便往後決心要創業,也能以一個更全面成熟的自己面對外面的世界。
相反地,如果我們一直處在損失感裡看事情時,生活就會變得不平衡。損失感就是「我失去什麼?」、「我虧什麼?」,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想「我賺到什麼?」
我們的人生,一直都在賺的,沒賺到錢,就賺到經驗;沒賺到經驗,也賺到智慧、賺到人緣。
職場上「不求升官,只想穩定」的小叮嚀
有些人會希望在公司大展才能,追求升官加薪,但同時也有些人追求穩定的工作,只要工作順利、長久就好。
針對追求「平順型」的人,老師這邊有 1 點小提醒:
那就是,請留意不要讓 2-3 年後的你,成為現在你討厭的那種「不做事」的資深員工。
在同一個環境工作久了之後,人難免會產生惰性,有時候也會產生「我想換工作,但我就是提不起勁」「這些工作對我來說,都沒辦法激起我的動力了」這種缺乏動力與生命力的感覺,可能就是心態提早老化的跡象之一喔!
如果你覺得深陷於職涯之中,感覺卡卡的,發現自己在工作時有種無力感,歡迎來找老師聊聊,因為你需要有人在後面協助推你一把,協助你自我反省與整理,然後從更多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職場生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空轉。
最後,老師有 2 個小叮嚀:
最後,祝福每一位閱讀至此的朋友,在職場上都能夠如魚得水、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