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完美主義,才能事半功倍】談談如何「真正的放鬆」

【放下完美主義,才能事半功倍】談談如何「真正的放鬆」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前段時間聽到侯孝賢導演阿茲海默症的消息,許多媒體也在報導這件事情,令人十分惋惜,因為導演是如此優秀的人,也創造出許多很棒的電影。

這讓我想起,其實社會上也有好幾位優秀的人才,例如:美國的雷根總統、柴契爾夫人、知名文學家《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在晚年時也都得到阿茲海默症。

所以這篇文章想與你聊聊,為什麼好幾位優秀的人到了老年,卻會得到阿茲海默症呢?阿茲海默症與這些優秀的表現,有關聯嗎?

其實如果你去研究、搜尋西醫的建議,主流的西方醫學研究其實尚未給出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具體致病原因。

然而,許多醫生卻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長期的壓力與憂鬱會對腦部有害、工作壓力會對腦部造成嚴重的危害,建議減少壓力,對腦部有保護作用,可以講低失智風險」(參考資料來源:Hello醫生網站元氣網 等)。

不過,談到「放鬆」,對於現代人而言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的放鬆」,減低生活中的壓力呢?

脈絡摘錄

休假的時候,你的「心」有放鬆嗎?

休假的時候,你的「心」有放鬆嗎?

Photo by TVlada Karpovich on Pexels

老師有個很好的朋友,他的媽媽是為非常優秀的女性,她會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得很好,能力也很強,獨自撫養 4、5 個孩子長大。

近年來得知,這位朋友的媽媽也得到了阿茲海默症,當時我也很驚訝,覺得一個人把自己的狀態照顧得這麼好,為什麼也會在老年得到阿茲海默症?

我想現在有很多人應該也會擔心自己老年後,是否也會經歷同樣的疾病,很多醫生建議,想避免生病,就是讓自己放輕鬆、壓力不要這麼大。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放鬆呢?

以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來說,「休假不要想公事」也許就是種放鬆,「放假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放鬆,或是「偶爾吃點好吃的」、「尋找日常小確幸」,甚至是「做 SPA 」也是放鬆的一種方式。

但是,即便我們擁有很好的經濟條件可以去做 SPA 、去度假,腦中卻不斷地在「想事情」,也許是想工作未完成的事情、想孩子、想另一半,或是一些困擾我們許久的問題,這時後代表著:我們的「心」其實是沒有在放鬆喔!

如何透過自我覺察,達到真正地放鬆?

如何透過自我覺察,達到真正地放鬆?

Photo by Jill Wellington on Pexels

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在放鬆呢?

假如你剛結束一段假期,不妨仔細感受一下,回到工作崗位、家庭生活後,你的心中是否仍然會有種「疲憊感」油然而生?

也許是剛做完 SPA 回到家中,也許是飛機剛落地,提醒著旅程即將結束時,你的心中是否也會有種「很累」的感覺?

如果你會在心中升起那種「好累」的感覺,這種感受其實代表我們並沒有在休假過程中,讓「心」也跟著放鬆,放鬆的只有我們的身體而已,我們的心一直是處於「緊繃」、「工作中」的狀態。

這代表著:你的心並沒有真正放鬆。

真正的放鬆,是讓「心」流動,讓「心」有空間。

當心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流動時,我們不會繼續糾結在對與錯、好與不好之間,看事情的角度不會只有一體兩面,當我們能做到真正放鬆時,看到什麼事情是都會覺得有趣的!

那麼,在旅行途中,我們該如何切換讓心有流動並且放鬆?

舉例來說:

  • 看到街邊遊客的行為

在寒冷的天氣,看到別人在吃冰淇淋,以往我們可能會有「這麼冷的天,還在吃什麼冰淇淋?」這種比較批判性的評價。

但也許你可以轉換個心境,這樣去想:「這間冰淇淋是不是有什麼神秘魅力,讓人即便在冬天也願意來上一支?」這是帶著一抹微笑的心情唷!

  • 當你等待著前面的人拍照時

比起覺得「他們怎麼可以拍這麼久?」的不耐煩,不妨想想「那個人真用心!雖然這麼多人看著他拍照,他也不會感到緊張,看來是很認真的想把這張照片拍好,還擺了這麼多姿勢努力嘗試著。」

另外,當我們走在街道上,如果開始覺得身旁的風景(例如:樹木、廟宇…)好像沒什麼,覺得這趟行程很無聊時,請記得在心中提醒自己:這代表著我只有身體在放鬆,我們的「心」還是緊繃的。

當我們能做到讓心放鬆時,看事情的角度就會有變化,心有了空間,會感到「有樂趣」,也會自然跳脫出平時處於緊繃的狀態。

相較於,心有空間時能夠感受到的「趣味」,緊繃時的我們,則會不自覺一直有個「對錯判別」,或是「怎麼做才是好」的感覺。

「心」有沒有放鬆,身體感受得到

「心」有沒有放鬆,身體感受得到

Photo by Mikael Blomkvist on Pexels

即便我們沒有在工作,也說服自己「正在放鬆」,但是身體仍然會因為緊繃的心,一直無法鬆懈。這種「我們以為自己有在放鬆,但其實內在處於緊繃狀態」,身體收到的指令也會是錯亂矛盾的。

以前述拍照的例子來說,我們在等待人家拍完照時,可能會覺得「好無聊喔!這又沒什麼好拍的」,這時候身體會接收到一個「無聊」、「沈悶」的訊息,讓他無法真正地放鬆。

但是轉念一想,也許那一家人是時隔多年才一起出來玩,這個照片可能是他們要帶回家收藏好幾年的照片時,我們就會願意給對方更多時間,這時候「心的流動」就出現了!

這種「願意多為別人想」、「願意放下評斷」、「願意放慢步調」的心,才能幫助我們脫離工作模式,放下計較得失的計算模式,達到真正的放鬆。

相較於「心有流動」的人,比較完美主義、有自己堅持的人,身形通常會比較硬挺堅毅(例如:柴契爾夫人),即便他們常常出國、吃大餐,我們也比較難在他們的臉上找到「自在從容感」。

內在比較緊繃的人,比較不會允許自己的身形駝著、彎著,久而久之,身體也就會比較僵硬,這種人通常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比較完美主義的人。

然而,也因為他們通常會選擇優先處理對外的事情,將對自己身體的感受放到最後,因此他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感知也會比較弱一點。

假如你也是這種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人,我們可以透過「提高對自己身體的感知」,讓自己的內心有更多的空間喔!

我們的身心是相呼應的,身體有問題,可以從心理找原因;心裡有問題,也可以從身體找到癥結。

我們的身體會跟著「內在程式」運作產生變化,所謂的「內在程式」指的就是我們的思想、情緒、潛意識…等,即便我們不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身體也會透露出這些訊息。

身體的感知,包含像是痛、麻、冷、熱等感受,學習覺察的初期,我們可能只會回覆「會痛」、「不冷」、「不確定有沒有麻麻的」這種描述,但隨著我們更深入的探索,是可以進階到更細緻的覺察的。

比如説:「我的__部位比之前更水腫了一點…」、「怎麼只有左肩後方有一點冷,右邊肩膀卻沒有呢?」等等,當我們能對自己身體的感知有更細膩的發現,也就代表著我們也進一步提升了「心的覺察力」。

提升心的覺察力,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提升心的覺察力,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Photo by JESSICA TICOZZELLI on Pexels

當我們提升「心的覺察力」,我們的心就更有空間可以流動,也能為自己的生活打開更多「可能性」,因為,我們會更願意聆聽別人的說法與意見,了解很多事情的解決方式不只一種,這就是所謂的「更大的廣度、更多的可能性」。

  • 看見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較追求完美的人,內心處於緊繃狀態,比較沒有流動的空間,他們的情緒表現,很多時候只會感受到「我現在的心情好」或「我現在心情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當事情是按照他們的設想進行時,他們就會感到事情是順利的,所以「他心情感覺是好的」;相反的,當事情不如自己預期發展,他們就會覺得很不順,心情自然就「感覺不好」了」。

換句話說,比較追求完美的人,面對事情的發展,對他而言,變成只有「好」與「不好」的兩面角度,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這時候,老師會建議追求完美的人,當事情發展不如所願時,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現在在氣的是什麼?」、「我想要得到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喔!

因為你會從「希望事情順利」的堅持中,更深入地挖掘、並看到深藏其中的渴望:「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當我們願意去自問自己的內心,並留更多時間給自己思考時,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會有所鬆動,因為我們回到自己的內心,去了解自己情緒真正的源頭了。

與此同時,你的心,也會漸漸一點一滴騰出了柔軟的空間唷!

  • 貴人相助、事半功倍

你或許也會疑惑:為什麼好幾位優秀的人,老年卻得到阿茲海默症呢?或許他們都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內在壓力大,堅持完美主義的人。但是這樣一來,他們也確實工作表現非常優秀呀!

那麼,我們如果放鬆下來,讓心有更多空間,這樣我們在工作事業上也能傑出嗎?也可以表現好?

老師想與你分享:其實,當我們的內在有空間時,我們就不需要很用力地用自己的能量去做事情,因為我們會知道未必都由自己從頭到尾一手操辦才是「最好」。

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不會繃得那麼緊,也能讓別人在他專精的領域上幫助到自己,你也會發現事情的發展有更多種的可能性喔!

講得更具體一點:當我們的心比較沒有空間時,我們確實可以將事情做好,只是就會需要 100% 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很多事情都以「獨自張羅」的方式去做,也更容易感到疲憊。

即便身邊其實有能力絕佳的貴人,他們也會因為「尊重你的工作模式」而不會提出他們的見解和方法。

反之,當我們心有空間時,反而可以有更多「共創」的機會,別人會更願意提供建議與想法,這麼一來,他人的眼界與專業都將成為我們的滋養,結合每個人的專長才能、以及視野,一起共創精彩。

當我們願意這麼做時,磁場的流動會變好,明亮、正向的能量也會提升,貴人與靈感也會源源不絕出現唷!

不論是感知身體狀態,或是提升心的覺察力,都是需要時間練習的,建議可以:

  1. 先讓自己練習「停留在美好放鬆的狀態」,讓心有更多的流動。
  2. 接著再開始練習「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把總是向外看的眼光,試著放回自己身上,也就是練習「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唷!

祝福你能夠在生活中學會真正的放鬆,讓心有更多的流動空間!

(Visited 10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