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的「情緒記憶」:讓心圓滿,再苦的記憶也有幸福點 (上)

關於人生的「情緒記憶」:讓心圓滿,再苦的記憶也有幸福點 (上)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隨著科技進步與醫療技術的成長,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伴隨而來的人口老化、年長者照護等問題也越來越常被提出討論,我們也更有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或許你也有注意過,家裡年長者當他們身體狀況不太好以後,有些事情也會變得記不太清楚,相較於腦袋清楚時會跟人爭辯,現在的他們更常出現的是一些重複的情緒反應。

比如說:若這位長者年輕時,比較容易憂心,那麼身體狀況下滑以後,事情記不太得,但是情緒卻還是更多是憂心的。

「失智」與「退化」是年齡漸長時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也許他們會記得某些回憶碎片,但這並非是連貫的,可能是跳來跳去的記憶、缺失某部分的記憶,然而,即便如此,那段記憶所帶給他們的情緒與感受其實都還是存在的喔!

以照顧者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需要扛起照顧父母、長輩的責任,還要面臨在照顧過程中,自己產生的很多情緒、心力交瘁的感受。

因為我們不僅需要面對「失去」,失去父母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還需要承認我們的父母狀態的改變…等,這些層層堆疊的情緒都需要透過梳理,才能讓我們有辦法繼續長久地照顧他們。

在這篇文章中,老師想與你一起反思我們目前的生活,以及我們的生命在步入老年期前,可以如何在生命中累積幸福感,讓我們在未來不論是情緒、身心狀態都可以更快樂。

脈絡摘錄

案例分享一:「心」的記憶不會隨著年齡褪去

案例分享一:「心」的記憶不會隨著年齡褪去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老師有一位諮詢個案 K,她的媽媽已經失智七年,雖然家中有請看護幫忙,兒女們也會輪流照顧,但只有在 K 靠近媽媽時,才能讓她的情緒穩定下來。

K 因為很好奇這個狀況來詢問我,於是我就跟她討論她是如何跟媽媽相處的,以及其他兄弟姊妹跟媽媽相處的狀況。

後來我們才發現,因為 K 是個很單純、純粹的人,即便偶爾會跟媽媽撒嬌,但也不帶任何目的性或企圖的,正是這種「用心的愛」媽媽感受到了,讓媽媽在面對 K 跟其他人時的壓力與心中的份量就會不一樣,所以 K 在跟媽媽相處的過程中,很常會產生新的連結與新的感受。

長輩即使身體退化了,或許無法認出我們是誰,或是會忘記我們曾一起做過什麼,但是他們的「心」仍然能感受得到我們的愛。

案例分享二:轉開心中的「結」,生活更安穩

案例分享二:轉開心中的「結」,生活更安穩

Photo by Yehleen gaffney on Unsplash

我們都知道需要放下自身的情緒,才能好好地照顧長者,但是當我們的情緒起伏很大時,卻沒那麼容易自己「轉化情緒」。

身為照顧者,心中會有很多的複雜感受,也會有很多的內心衝突與糾結的部分,我們的理性知道「轉換自己的情緒」很重要,但心就是很難做到。

腦袋的明白很容易,但是情緒轉化很難。

然而,如果情緒過不去,即便腦袋明白的,心中希望的平和互動也是做不到。

老師的另一位諮詢個案 V,在人生中經歷過許多低潮期,曾失去一段婚姻、失去健康,孩子也都長年住在國外,讓她不知道該如何重新展開自己新的人生,也因為她的生長背景從小就家教嚴格,所以她也沒有什麼親近的朋友。

而V剛來找老師時,就是苦於情緒一直反覆停在一種狀態內。

其實,人們的記憶是真的傾向於停留在負面的事件與情緒中的,因為演化過程裡,我們傾向記憶「負向事件」以保護自己免於傷害,然而在現代生活中,並沒有那種荒野上可能會丟了性命的危險情境,但是我們的記憶慣性仍然是「記憶負面事件」,這樣的累積,若沒有覺察地去調整,反而會成為我們的壓力源。

V 感覺自己一直反覆在經歷這種負面狀態,情緒起伏也很大,常常到某個臨界點時就像地雷爆炸般情緒爆發,於是她來找老師,希望可以幫助她找回一些比較快樂的回憶。

我們在諮詢過程中,聊到她有一個想很久、卻都沒有付諸實現的夢想,那就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雖然她其實是有房子的,但她更想做的是,把一個小空間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擁有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而另一件讓她充滿遺憾的則是,在 20 年前與一位戀人分離,她與這位戀人屬於那種「對的人,在錯誤的時間相遇」導致了分開的遺憾。其實她並沒有想與對方復合,而是當年分開又沒有一種「完整的好好表達」,讓她心裡就是有一塊遺憾。

這 2 件事情一直讓V很困擾,時常會想到這兩件,但又總有種「卡住」的感覺。這樣的心有遺憾,也會讓人卡在情緒回圈裡!

如果沒有讓自己的內心遺憾變得完整,那麼她就會無法平復下這種不斷循環的負面情緒。

V 諮詢完後,決定真的去身體力行,在外面再另外找了一個空間,整理佈置成專屬於自己的空間,她很開心自己終於實現了期待已久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其實就像這樣,不一定要很大,不見得是要賺很多錢,或是找到一個很好的另一半,夢想其實也可以很日常、很簡單。

當一個人一直活在殘缺的記憶中,或是心中有件掛念、未完成的事情時,哪怕別人看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我們也只會一直糾結在那個我們沒有做好的點,這時候內心就很容易產生不安定的感覺。

因為,我們只要感到遺憾,就會一直心繫著這件讓我們內心糾結的事情,即便當下生活幸福、一切順遂,但是注意力、思緒、情緒都會一直被牽住,因而內心時常感到不安定。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肚子真的很餓,但課堂上的老師正在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這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分心,不自覺把注意力都放在「等下要吃什麼」「等等要馬上衝去買什麼」這類的想法,一旦注意力分散,哪怕老師講得再精彩,我們可能最多也就聽進三分內容。

注意力被卡住後,就會出現很多不穩定的感覺,我們的能量也會因此分散。

所以,如果你有一些想去做,卻一直沒有動作的事情,例如:想好久的旅行、一直沒去看的電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等,老師都非常建議你勇敢跨出第一步,為自己勇敢一次!

其實,這輩子如果想做的事情,有去做,但是沒做好,這個遺憾比較小。但是如果是一直口頭上唸、唸、唸想去做,卻沒有去做,那個遺憾比較大。

因為,如果要翻譯那種深深的遺憾,其實你內心的感覺是:「我不曾為自己努力過….」。

當人生走到尾聲,即便我們無法一一記起在這一生中,我們所有做過的事情,但是身體會記得當下的感覺,不論是在年輕時沒有照顧好自己內心的遺憾,或是勇敢為自己行動一次的滿足感,心都會都留下感覺。

人生想去做的事,真的為自己去踏出這一步,圓滿那掛在心頭的願望。

到了你的老年,你的心,記得的也會是這份圓滿。

在下篇文章<關於人生的「情緒記憶」:讓心圓滿,再苦的記憶也有幸福點(下)>中,老師會與你分享「在有苦有甜的人生中,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觸發點、幸福記憶庫」!

我們下篇文章見。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