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忍耐、心情妥協】別再委屈自己,找回你的朝氣能量吧!

【身體忍耐、心情妥協】別再委屈自己,找回你的朝氣能量吧!

Picture of 靜如老師
靜如老師

Podcast 《感官風景》主講人|身心靈引導者 • 花精療育訓練師

經過熟悉的巷口,赫然發現附近多了一間新開的店,跟身邊的人聊起才知道,原來這間「自己以為是新開的店」其實早已經開好一陣子了,只是一直沒有被我們留意到;或是在某一天洗澡時,突然發現了腳上的瘀青,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不小心撞到的…

從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對於自己身體及周遭環境的變化反應比較慢,或者是,有時候我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正在改變,讓我們來看看以下 2 個真實案例:

1. 對身體的「低覺察度」

之前有個新聞報導,在一場人擠人的廟會中,有一個女生被人家伸出了鹹出手偷摸背部,一旁的民眾剛好看到這一幕,覺得實在是太誇張了,所以用手機錄下來作證,並提醒了那個女生。奇怪的是,這個女生被摸了這麼久,卻「沒有感覺到」,還是因為有人提醒,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2. 對生活環境的「高敏銳度」

另一個故事,則是來自於從紐約回台的 S 觀察分享:(節目錄音時為 2022 年底)S在疫情發生前也曾去過紐約,但這次再度造訪時,讓她有種很深刻的發現,她發現跟疫情前相比,紐約的治安變差非常多,實際上網查了犯罪數據後,也證實了她的感覺:當地的犯罪率的確提升了很多。

但是當我們去問這幾年(從疫情前,到疫情後)都持續待在紐約的人,不論是留學生、或是在那邊工作的人,好幾位他們的反應都是「有嗎?還好吧?就是一樣晚上要小心一點呀」,他們對於大環境的改變沒有太大的感受,即便當時實際犯罪率統計上,紐約治安是明顯變差了。

從上面兩個案例中,會發現當我們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得比較「麻木」、比較「少覺察」時,很多變化都會在無意間被我們忽略。

所以,這篇文章也想與你聊聊:

  • 我們可以如何覺察,自己的身體、情緒?
  • 如果我們對於生活環境敏感度比較低,該怎麼調整?
  • 這種「低敏感度」是否會影響到我們生活中其他面向呢?

脈絡摘錄

你是不是也常想著「再忍一下就好」?

你是不是也常想著「再忍一下就好」?

Photo by Vlad Hilitanu on Unsplash

在看到文章開頭的 2 個案例時,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明明居住環境的治安有很大改變,明明自己的身體已經被別人碰了那麼久,為什麼有些人卻一直都沒有發覺呢?」

其實,這種狀況跟我們平常「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關喔!當我們沒有養成習慣,去細細地感受空間、環境、身體的變化,並針對這個變化有所行動,而是選擇「忍耐」時,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慢慢地變得「越來越無感」。

那生活中,我們常常有哪些無意識地「忍耐」呢?
我們是怎麼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身體,忍耐成無感了?

  • 忙碌工作時,總是「讓身體忍著」

身為忙碌的上班族,你是否也曾這麼做過,工作時突然有點尿急,卻想著:「手邊這個工作快完成了,先忍一下好了,等等再去上廁所。」於是選擇暫時憋尿,直到工作完成後,才趕快跑到廁所。

或者是,中午肚子很餓,但是不知道要吃什麼,就會想説:「不然我先把手邊的工作完成,然後順便想想要吃什麼好了」結果餓過了頭,反而就沒有那麼想吃東西了。

這種「忍耐」就會逐漸變成一種身體的自動導航機制,而常常忍耐的結果,就變成好像對很多事情都會是「這沒什麼啊,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狀態喔!

  • 因為懶得動作,所以「讓身體忍著」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穿了一件外套出門,但是出門沒多久後,發現太陽高照,身體已經開始覺得有點熱了,這時候我們心裡其實有個聲音會想著:「我應該要脫掉外套」,但是同時,又會有一個聲音在說:「把外套脫掉後,我就要一路拿著這件外套,好麻煩喔!」

最後,我們可能會傾向「那我還是再忍耐一下好了」、「反正現在也還沒有熱到一定要脫外套的地步」,然後把外套繼續穿在身上。

然而,這些在生活中的「忍一下」、「再等一下」、「好像沒關係」的想法,其實會造成我們身體敏銳度下降、鈍化,當我們忍耐的越多,可以接受的範圍也會變得越來越廣,甚至當別人看到大熱天還穿外套的自己,問説「你穿這樣不熱嗎?」的時候,我們還會發自內心的覺得「我覺得還好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雖然自己好像也有過這種經驗,但是這對現在生活好像也沒有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吧?」

其實,這些「忍一下」所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會很直接地被你發現,但是,是會從情緒、身體上一些比較細微的變化中體現喔!

一個情境題,檢視你是不是「慣性忍耐」?

一個情境題,檢視你是不是「慣性忍耐」?

Photo by Bailey Burton on Unsplash

當生活中的「不舒服」是在我們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時,我們常常會因為覺得「好像還好」而忽略身體不舒服的感受,然而,這樣反而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或是其他生活層面產生影響。

舉例來說,再過 10 分鐘你就到家了,此時你身上穿著外套覺得有點熱,這時候你會選擇:

  • 馬上脫外套!
  • 心想「都快到家了,脫了外套還要拿在手上,好麻煩喔!」乾脆回家再脫

如果你選擇了「回家再脫外套」,那麼在這 10 分鐘的回家路程中,你可能會因為身體悶熱,心情開始變得浮躁,慢慢變得有點不耐煩(因為這時候,我們的身體並不是在一個最舒適的狀態)。

這時候,剛好一通電話打來,媽媽請你去買一些東西再回家,這在平常只是一個很平凡的請求,但在這時候,卻會莫名讓人感到不耐煩,很多人的語氣也就會不自覺地變得比較煩躁:「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當我們把每個「10 分鐘的忍耐」累積成生活中的習慣,除了會對身體的變化變得比較無感之外,我們的情緒其實也會受到影響喔!

在老師之前的文章《如何擺脫「情緒堆疊」的困境?迎接頭腦、情緒通透的身心》中,有提到情緒是會慢慢堆疊的,長期積累的「不耐煩」,會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思緒與做事方式,讓我們變得傾向找一些簡單、可以快速完成的事情做。

當別人在跟我們講話的時候,心裡也會忍不住有「不要來煩我!」、「講話講重點」、「你跟我講我就會去做,不要再念了!」…等比較急躁的情緒出現,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身心已經受到了影響,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故事分享:「長期忍耐」對身體的影響?

故事分享:「長期忍耐」對身體的影響?

Photo by Anelya Okapova on Unsplash

「忍耐」是會讓人在無意間有種「虧待」自己的感覺,這也會讓自己一直感到不舒服,長期累積下來,生活中就會缺少朝氣,會常常出現「隨便啦,可以就好了」的這種比較對生活妥協的想法。

接下來想跟你分享一個女生 K 的故事:

有一天 K在洗澡的時候,突然留意到一個她之前都沒發現的小細節,那就是自己的左大腿比右大腿細很多,發現這件事情後,她開始有點緊張了,因為這很明顯地不太正常,兩腿粗細實在差太多了。

於是她決定去看醫生,經過醫生的詢問及專業判斷,才知道了造成兩腿粗細不同的原因:

前段時間 K 的左腳有點痛,當時她就想著「貼個藥膏就沒事了,反正也還能走」,所以就沒有特別再觀察左腳的狀況,但長時間下來,她會不自覺地比較依賴沒有受傷的右腳,常常走路的過程中,都會將重心放在右腳上,那麼相對的,左腳就比較沒有用力、發揮的機會了,這也是所謂的代償作用(註),也因此左腳在很少出力的狀況下,肌肉開始縮小,逐漸形成她最後發現的模樣。

後來,K 剛好來上老師的課,我們也有機會有更深入的對談,慢慢地她也有了一些對自己更深的覺察,那就是:「她很怕自己身體的狀況,會阻礙到自己的生活,所以只要是還可以忍受的一點點不舒服,她就不會去正視這個不舒服。」

對她來説,當她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時,她就沒有辦法正常生活了。

那麼,你現在應該也會很困惑:為什麼 K 會因為害怕自己身體的狀況影響到日常生活,而不敢去面對呢?

這其實要從 K 的婚姻說起,K 從很久之前就隱約知道先生外遇,但是她不想正視這件事情,因為「反正他還是會每天回家,日子還是一樣可以照舊過下去啊。」

過了很多年,她始終相信「只要自己不去戳破,只要自己不要知道得更多,總有一天她的先生會回到自己身邊的」,但事實上是,她與先生最後還是離婚了。

於是,K 從不敢正視自己的婚姻問題,延伸到對自己身體狀況也不敢直視,不想讓任何可以忍耐的小小變數,破壞此刻生活的平衡。

彷彿只要假裝問題沒發生,好像就真的可以相安無事,長期下來,她對身體感覺也就開始逐漸鈍化,這也是為什麼她是在很久之後才看見自己左右腿的不同。

▍註:「代償作用」是指某個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病變時,由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來代替補償它的功能,稱為代償。(資料來源:教育部辭典

擺脫「無感」,打開自己的「敏感度」

擺脫「無感」,打開自己的「敏感度」

Photo by Huy Phan on Unsplash

身體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變化,情緒變化會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思考方式與方向。

當我們沒有對自己有更細緻的觀察,也不願意去面對我們各個層面(例如:身體、情感…等)的問題時,這些問題就會像一顆顆石頭堆積在我們的腦中,讓腦變得昏昏沉沉,沒辦法更清明地看清當下的狀況。

這種「隱隱約約感覺到不對勁,但又無法想清楚」的感覺,很容易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沉重感,長久下來,我們也就會變得比較沒有朝氣,也無法清楚地辨認「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什麼是對自己不好的」。

假如我們都能夠讓自己處於身心清楚的狀態、對於自己也有更多的覺察時,我們就很容易嗅到所謂的商機,或者是對自己好的機會喔!

「身體的變化」就像是我們「練習覺察」的入門基礎,可以訓練我們的「敏感度」。從最一開始的關注自己的身體、情緒,到關注周遭環境變化,最後,甚至是可以看見所謂的「商機」或是別人的狀態。

當我們的身體可以跟我們連接,情緒、想法上也可以有疏通流動,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比較清明,而且可以持續轉動。

如何透過練習,找回生活的朝氣?

如何透過練習,找回生活的朝氣?

Photo by Felix Rostig on Unsplash

那麼,如果我們因為之前已經習慣「忍耐」,而沒有「感受變化」的習慣,現在也真的感覺不出來自己的狀況是好還是不好,或是哪裡有變化、哪裡不舒服,我們該怎麼做可以提升自己的敏感度、敏銳度呢?

這時候就可以從「練習」開始,當我們願意練習的時候,也意味著這是我們開始重視自己、愛自己的時候了!

老師這邊有一個方法想與你分享:

透過改變姿勢,帶動你的情緒

  • 當你覺得心情莫名地很悶的時候,你可以先讓自己「大笑三聲」,假笑也可以喔!透過臉部肌肉的牽動,我們會覺得自己比較沒有像剛才那麼沉重了。

  • 當你覺得腦袋打結、事情想不出來的時候,可以馬上站起來,動動你的手、動動你的身體,把身體中氣血的能量帶上來,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

當然,也會有人說:「只是動動身體的話,問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啊?」

會問這種問題的人,也許只是還沒試過這個辦法,或是可能只是比較迫切地尋求一個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的答案。其實很多時候,答案出現的方式可能是天外飛來一筆、突然出現的,當我們願意去動一動,讓自己變得比較舒服,先好好地照顧自己時,就會有更多的清明跟契機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就像是生理期來,脖子後方很緊、很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伸展的影片,不用太長,也許就是 10 分鐘的伸展運動,然而讓自己短暫地、好好地伸展,光是舒緩自己的頸部僵硬,就可以很有效地緩解身體的不適。

當我們願意做出行動的選擇時,我們是可以找到在那個當下適合我們的轉換方式的,就像是「心情沉悶的時候,可以買跟棒棒糖吃」。

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其實就可以為我們帶來滿滿的朝氣,與開心的感覺。

我們活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朝氣」、「生命的能量」是很重要的,只要把這兩者照顧好,遇到再困難的事情,也能用更輕盈、寬闊的態度去面對。

 

祝福你能透過自我覺察,找到滿滿的生活朝氣與生命能量!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開放報名中!

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本書集結了章成禪師多年累積的文章精華,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老師將以不同的角度,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迎向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2024 年一月份起,隔週一上課,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粉絲專頁

✿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開放報名中!

靜如老師將帶讀《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一書,即見如來套書之一。

本書蘊含著章成禪師字裡行間傳達的人生智慧、生命突破方法,靜如老師將帶讀解析書中教導的智慧&關鍵提醒,陪伴你落實在生活中,迎接生命明亮的時刻。

走上一條「讓心輕盈」的路,打開身心淤積的能量,從豁然開朗中,重拾快樂喜悅的生命。

*課程時間:2024/5/6、5/20、6/3、6/17、7/1、7/15、7/29….可插班報名

*時間詳情&報名方式:請私訊 FB 粉絲頁報名,或 Line 報名: @062juhpw

⎯ 靜如老師的粉絲專頁

(Visited 25 times, 1 visits today)